《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时间: 2025-01-04 09:03:01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淡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淡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白话文翻译:

在柳树边,马鞭轻轻飞舞,露水打湿了征途上的衣服。
宿鸟在沙滩上窥视孤影,仿佛梦中有鱼儿和虾。
一片淡淡的月光洒在河面,星星稀疏,洗纱的人影十分婀娜。
笑着看行人归去,门前传来稚儿的啼哭声。

注释:

  • 飞鞚:马鞭,指骑马时用来驱动马的工具。
  • 征衣:出征的衣服,指旅行途中穿的衣物。
  • 宿鹭:栖息的白鹭,表示夜晚在此栖息的鸟。
  • 孤影:指白鹭的影子,独自一只。
  • 浣纱:洗涤纱布,指在河边洗衣服的情景。
  • 娉婷:形容女子身姿婀娜,轻盈飘逸。
  • 稚子:幼小的孩子。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明显引用特定典故,但“浣纱”作为古代女性洗涤衣物的活动,常被用来描绘女子的温婉与柔美,寓意深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词人、诗人。他的词风豪放,气魄雄浑,常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辛弃疾游历博山时,或反映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寄托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展现了辛弃疾对于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开篇的“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不仅描绘出清晨湿润的环境,也传达了行旅的艰辛,暗示着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思考。接下来的“宿鹭窥沙孤影动”则通过白鹭的影子表现了诗人对单纯与孤独的感受,似乎在追寻一份宁静与安详。

“淡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则转向了一种柔和的美,浣纱的女子形象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温情与平和,似乎是在描绘一种理想的田园生活。最后的“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则回归到生活的现实,孩子的啼哭声和归人的欢笑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展现了家庭的温暖与安宁。

整首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蕴含着诗人对人生、自然和家庭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温情交织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柳边飞鞚:描绘了一幅在柳树边骑马的场景,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状态。
    • 露湿征衣重:露水打湿了衣服,突显出行旅的辛苦与不易。
    • 宿鹭窥沙孤影动:白鹭在沙滩上栖息,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美,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情感。
    • 应有鱼虾入梦:暗示着自然界的丰富,诗人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
    • 一川淡月疏星:描绘夜晚河边的宁静与美丽,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 浣纱人影娉婷:浣纱女子的身影柔美,传达出生活的柔和与温暖。
    • 笑背行人归去:温暖的家庭情景,体现出生活的平静与幸福。
    • 门前稚子啼声:孩子的啼哭声,象征着生活的希望与继续。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影”比喻白鹭的影子,强化了孤独感。
    • 拟人:如“笑背行人”,使得情感更为生动。
    • 对仗:如“淡月疏星”,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家庭温暖的向往,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象征柔美与生命力,代表春天的气息。
  • 飞鞚:象征旅行与冒险,也隐含对自由的向往。
  • 宿鹭:代表孤独与静谧,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
  • 淡月疏星:象征宁静与美好,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
  • 浣纱人影:代表传统女性的温柔与家庭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柳边飞鞚”中的“飞鞚”指什么? A. 马鞭
    B. 船桨
    C. 风筝
    D. 笛子

  2. “门前稚子啼声”中的“稚子”指的是哪个群体? A. 老人
    B. 小孩
    C. 青年
    D. 中年人

  3.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战争的悲惨
    B. 田园生活的美好
    C. 商业的繁荣
    D. 科技的进步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但辛弃疾更加豪放,李清照则显得细腻柔婉。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词集》
  2. 《宋词三百首》
  3.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