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雨》
时间: 2025-01-06 13:03: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嗟江之滨地多雨,冬雷不收开蛰户。阴气浊晦化为雾,或云于山水于礎。杂花万株红与紫,腊风吹开不可数。入春十日寒始至,春气欲归寒格住。群山巉空霜相亘,摧折草木何可御。霖倾潦汹那复止,穹林大丘灭无渚。及今孟夏理宜热,重裘无温坐当午。四时云然了安谓,吁吾有愁谁可语。
白话文翻译:
叹息江边之地多雨,冬天雷声不息,蛰虫未归。阴沉的气息化为雾气,有时云雾缭绕于山川之间。万紫千红的花朵在腊月风中盛开,数不胜数。春天来临十天后,寒冷才开始,春天的气息被寒冷所阻挡。群山高耸,霜雪连绵,草木被摧残,无法抵御。雨水倾泻,洪水汹涌,无边无际的森林和山丘被淹没。如今初夏本应炎热,我却穿着厚重的裘衣,坐在正午时分仍感寒冷。四季如此,我心中的忧愁谁能诉说?
注释:
- 嗟:叹息。
- 蛰户:蛰伏的虫类。
- 阴气浊晦:阴沉的气息。
- 礎:柱子下的石基,此处指地面。
- 腊风:腊月的风。
- 格住:阻挡。
- 巉空:高耸。
- 霖倾潦汹:大雨倾盆,洪水汹涌。
- 穹林大丘:高大的森林和山丘。
- 孟夏:初夏。
- 四时云然:四季如此。
- 吁:叹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并称“宋代三大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描绘了江边多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感慨和对生活境遇的忧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但文人多有忧国忧民之情。曾巩通过描绘江边多雨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忧愁和对时世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江边多雨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莫测。诗中“冬雷不收开蛰户”一句,既表现了冬天的异常气候,又隐喻了社会的动荡不安。“杂花万株红与紫”则以绚烂的色彩对比了寒冷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后文通过对春寒、霜雪、洪水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界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曾巩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嗟江之滨地多雨”:叹息江边之地多雨,开篇即点明主题。
- “冬雷不收开蛰户”:冬天雷声不息,蛰虫未归,暗示气候异常。
- “阴气浊晦化为雾”:阴沉的气息化为雾气,描绘了朦胧的自然景象。
- “或云于山水于礎”:有时云雾缭绕于山川之间,增加了神秘感。
- “杂花万株红与紫”:万紫千红的花朵在腊月风中盛开,形成鲜明对比。
- “腊风吹开不可数”:腊月的风吹开花朵,数不胜数,展现了自然的生机。
- “入春十日寒始至”:春天来临十天后,寒冷才开始,暗示春天的迟到。
- “春气欲归寒格住”:春天的气息被寒冷所阻挡,表达了无奈之情。
- “群山巉空霜相亘”:群山高耸,霜雪连绵,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 “摧折草木何可御”:草木被摧残,无法抵御,表达了自然的无情。
- “霖倾潦汹那复止”:大雨倾盆,洪水汹涌,描绘了灾难性的景象。
- “穹林大丘灭无渚”:高大的森林和山丘被淹没,展现了自然的破坏力。
- “及今孟夏理宜热”:如今初夏本应炎热,暗示气候的反常。
- “重裘无温坐当午”:穿着厚重的裘衣,坐在正午时分仍感寒冷,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忧愁。
- “四时云然了安谓”:四季如此,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感慨。
- “吁吾有愁谁可语”:叹息心中的忧愁谁能诉说,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阴气浊晦化为雾”,将阴沉的气息比作雾气,形象生动。
- 拟人:如“春气欲归寒格住”,将春天拟人化,表达了春天的迟到。
- 对仗:如“杂花万株红与紫”,通过色彩的对仗,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江边多雨的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感慨和对生活境遇的忧愁。诗中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自然无情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奈的抒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自然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
- 雷:暗示气候的异常和社会的动荡。
- 雾:增加了朦胧和神秘感,象征着不确定性。
- 花:以绚烂的色彩对比了寒冷的现实,象征着生命的顽强。
- 霜: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象征着自然的无情。
- 洪水:展现了自然的破坏力,象征着灾难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冬雷不收开蛰户”一句,暗示了什么? A. 冬天的异常气候 B. 春天的到来 C. 夏天的炎热 D. 秋天的丰收
-
“杂花万株红与紫”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春气欲归寒格住”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D. 悲伤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对梦境的描绘,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曾巩《多雨》与王安石《泊船瓜洲》: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曾巩的诗更多表达了忧愁和无奈,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多表达了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曾巩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