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宪生朝三首 黄公度 〔宋代〕
阴德千人活,霜威五岭寒。 三持使者节,一着惠文冠。 台省班联忝,宾僚礼数宽。 微官惭束缚,称寿阻门阑。
白话文翻译:
他积累的阴德救活了上千人,他的威严如同五岭上的霜寒。 三次担任使者的职务,一次佩戴着法官的帽子。 在朝廷和省部中,他的地位虽不高,但待人接物却很宽容。 作为一个小官,他感到被束缚,庆祝生日的活动也被门栏所阻。
注释:
- 阴德:指不为人知的善行,这里指作者或诗中人物的善行。
- 千人活:救活了上千人,形容其善行之大。
- 霜威:比喻威严或严厉。
- 五岭:指中国南部的五座大山,这里泛指边远地区。
- 使者节:使者的符节,代表使者的身份和权威。
- 惠文冠:古代法官的帽子,这里指担任法官的职务。
- 台省:指中央政府的机构。
- 班联忝:谦词,表示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不高。
- 宾僚:宾客和僚属,这里指待人接物。
- 礼数宽:待人接物宽容大方。
- 微官:小官,谦称自己的官职不高。
- 惭束缚:感到被官职所束缚,不得自由。
- 称寿:庆祝生日。
- 阻门阑:被门栏所阻,指庆祝活动受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1089-1146),字师宪,号梅山,南宋初年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黄公度为庆祝黄宪的生日而作,黄宪可能是他的亲友或同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黄宪的生日之际,黄公度表达了对黄宪的敬意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己官职的无奈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黄宪的赞美,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威严形象。首两句用“阴德千人活”和“霜威五岭寒”来比喻黄宪的善行和威严,形象生动。中间两句提到黄宪的官职和待人接物的态度,显示了他的地位和人格魅力。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官职的无奈和对黄宪的祝福,情感真挚。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生日贺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阴德千人活”:用“阴德”形容黄宪的善行,用“千人活”来夸张其善行之大。
- “霜威五岭寒”:用“霜威”比喻黄宪的威严,用“五岭寒”来强调其威严之深。
- “三持使者节”:提到黄宪三次担任使者的职务,显示其地位和经历。
- “一着惠文冠”:提到黄宪一次担任法官的职务,显示其职业身份。
- “台省班联忝”:谦称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不高,但待人接物却很宽容。
- “宾僚礼数宽”:强调黄宪待人接物的宽容态度。
- “微官惭束缚”:表达作者对自己官职的无奈和对自由的向往。
- “称寿阻门阑”:表达对黄宪生日的祝福,同时也暗示庆祝活动受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霜威五岭寒”用霜威比喻黄宪的威严。
- 夸张:如“阴德千人活”用夸张手法形容黄宪的善行之大。
- 对仗:如“三持使者节,一着惠文冠”中的对仗,使诗句更加工整。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黄宪的高尚品德和威严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官职的无奈和对自由的向往。通过对比黄宪的善行和威严,以及作者自己的官职束缚,诗中传达了对高尚人格的敬仰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阴德:象征着不为人知的善行,体现了黄宪的内在美德。
- 霜威:象征着威严和严厉,体现了黄宪的外在形象。
- 使者节:象征着权威和责任,体现了黄宪的官职身份。
- 惠文冠:象征着法官的公正和智慧,体现了黄宪的职业特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阴德千人活”指的是什么? A. 黄宪的善行救活了上千人 B. 黄宪的威严如同五岭上的霜寒 C. 黄宪三次担任使者的职务 D. 黄宪一次佩戴着法官的帽子
-
“霜威五岭寒”中的“霜威”比喻什么? A. 黄宪的善行 B. 黄宪的威严 C. 黄宪的官职 D. 黄宪的生日
-
诗中“三持使者节”指的是什么? A. 黄宪的善行救活了上千人 B. 黄宪的威严如同五岭上的霜寒 C. 黄宪三次担任使者的职务 D. 黄宪一次佩戴着法官的帽子
-
诗中“一着惠文冠”中的“惠文冠”指的是什么? A. 黄宪的善行 B. 黄宪的威严 C. 黄宪的官职 D. 黄宪的职业身份
答案:
- A
- B
- C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也是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和祝福,情感真挚。
- 杜甫的《赠卫八处士》: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展现了友人的高尚品德和威严形象。
诗词对比:
- 黄公度的《黄宪生朝三首》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两首诗都是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和祝福,但黄公度的诗更多地展现了友人的高尚品德和威严形象,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这本书收录了黄公度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风和创作特点。
- 《宋代文学史》: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更好地理解黄公度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