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蹇秀才赴临洮
作者: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高。
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
料君终自致,勋业在临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诗的开头,诗人望着遥远的天际,感叹时光流逝,感到自己已年近二十岁。接着,诗人回忆起曾经去过阳谷的情景,并希望友人不要嫌弃陇山的高峻。诗人接着提到自己倚靠在马上,看到自己的雄伟才笔,随身只带着一把宝刀。最后,诗人相信友人终将有所成就,功业必将在临洮实现。
注释:
- 怅望:怅然地远望,感到惆怅的样子。
- 千里:形容遥远的距离。
- 二毛:这里指的是年纪已近二十岁。
- 阳谷:古地名,象征着美好的归宿或故乡。
- 陇山:指陇山,象征着高远和艰难的征途。
- 倚马:意指骑马倚靠,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出游的场景。
- 雄笔:形容诗人的才华和写作能力。
- 宝刀:象征着勇气和力量。
- 勋业:指功业和成就。
典故解析:
阳谷:阳谷是古代一个地名,常用来指代故乡或理想的归宿。历史上,这里是许多文人志士追求理想的地方。
陇山:陇山位于今甘肃省,象征高远与艰难,是踏上求索之路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号白云,唐代著名诗人,主要以边塞诗和送别诗著称。他的诗风豪放、清新,常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的忧虑。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高适的友人蹇秀才赴临洮任职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途的祝福和对友人离别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送蹇秀才赴临洮》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人在开篇通过“怅望日千里”传达出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同时通过“如何今二毛”流露出对青春的珍惜与惋惜。在描绘友人离去的道路时,诗人以“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高”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虽然前方路途艰辛,但不应畏惧。
“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也暗示着将要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最后的“料君终自致,勋业在临洮”不仅是对友人的祝福,更是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不仅体现了高适的个人风格,也反映了唐代文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怅望日千里:诗人遥望着远方的日子,感到一丝惆怅。
- 如何今二毛:感叹自己年近二十,时光如流。
- 犹思阳谷去:回忆起往日的美好,思念阳谷的生活。
- 莫厌陇山高:希望朋友不要因路途艰难而退缩。
- 倚马见雄笔:骑马时感叹自己的才华与志向。
- 随身唯宝刀:随身携带的宝刀象征着勇气与力量。
- 料君终自致:相信朋友终将自我成就。
- 勋业在临洮:在临洮这片土地上,必将有所作为。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如“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宝刀象征勇气,雄笔象征才华,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惋惜与祝福,同时展现了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体现了唐代文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阳谷:象征理想的归宿与美好的回忆。
- 陇山:象征艰难的征途与挑战。
- 雄笔:象征才华与文才。
- 宝刀:象征勇气与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高适的《送蹇秀才赴临洮》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愤怒
- B. 惆怅与祝福
- C. 快乐
-
“犹思阳谷去”中“阳谷”象征什么?
- A. 高山
- B. 理想的归宿
- C. 朋友
-
诗中的“宝刀”象征着?
- A. 财富
- B. 勇气
- C. 友谊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
诗词对比:
- 高适的《送蹇秀才赴临洮》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感伤,但王勃更多地强调了对朋友前途的祝福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高适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