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其一》

时间: 2025-01-03 03:40:10

长亭晚送,都似绿窗前日梦。

小字还家,恰应红灯昨夜花。

良时易过,半镜流年春欲破。

往事难忘,一枕高楼到夕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亭晚送,都似绿窗前日梦。
小字还家,恰应红灯昨夜花。
良时易过,半镜流年春欲破。
往事难忘,一枕高楼到夕阳。

白话文翻译:

在长亭里送别,所有的情景都像是绿窗前的梦境。
小字信件已送回家,正好应和昨夜红灯下的花朵。
美好的时光转瞬即逝,时光如半面镜子般流逝,春天即将逝去。
往事难以忘怀,躺在高楼上直到夕阳西下。

注释:

  • 长亭:古时送别的地方,意指离别之情。
  • 绿窗:指窗外的绿意,象征春天与梦境。
  • 小字:指信件或小字条,表示亲密的沟通。
  • 红灯:通常指灯笼,象征热闹与欢庆的夜晚。
  • 良时易过:美好的时光转瞬即逝。
  • 半镜流年:比喻时间如镜子般照射出过去的回忆。
  • 高楼:指居住的地方,象征人的思考与回忆。

典故解析:

  • 绿窗前日梦:象征着青春的美好与梦境,源于古代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红灯昨夜花:灯笼与花是古代节庆与美好场景的象征,反映了节日的欢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989年—1055年),字叔原,号惭愧,北宋著名词人。他以词风细腻、情感真挚而闻名,尤其擅长描写离别、思念等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人雅士常常在长亭、酒楼等场所聚会,送别情景成为常见主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情感生活和对友情、爱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 其一》是晏几道的一首经典词作,展现了浓厚的离愁别绪。词中的“长亭晚送”,描绘了一个送别的场景,暗含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接下来的“都似绿窗前日梦”,则把这种离愁提升到了一种梦幻的境界,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小字还家,恰应红灯昨夜花”,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信件的回寄象征着思念的延续,而红灯下的花则暗示着欢聚后的孤单。接着“良时易过,半镜流年春欲破”,通过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而“往事难忘,一枕高楼到夕阳”则表明了对往昔的难忘和对未来的无奈,夕阳的意象也暗示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亭晚送:描绘送别的场景,增添离愁的氛围。
  • 都似绿窗前日梦:将送别的情景比作梦境,展现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小字还家:提到信件的寄送,表明情感的延续。
  • 恰应红灯昨夜花:暗示节日的欢庆与当下的孤独对比。
  • 良时易过:提醒人们珍惜时光。
  • 半镜流年春欲破:比喻时间流逝,春天的消逝象征青春的逝去。
  • 往事难忘:表达对过往的怀念。
  • 一枕高楼到夕阳:高楼象征思考与回忆,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光比作“半镜”,形象生动。
  • 对仗:如“长亭晚送”与“小字还家”形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运用绿窗、红灯、夕阳等意象,营造出丰富的情感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岁月的惋惜,尤其是对于离别情感的深刻体验,反映了诗人对人际关系和生命流逝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亭:象征离别与思念。
  • 绿窗:代表青春与美好回忆。
  • 红灯:象征热闹的夜晚与欢聚。
  • 夕阳:象征生命的流逝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
    • A. 王维
    • B. 李白
    • C. 晏几道
    • D. 杜甫
  2. “长亭晚送”中,“长亭”指的是什么?
    • A. 酒楼
    • B. 送别的地方
    • C. 游乐场
    • D. 商铺
  3. “往事难忘”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现在的满足
    • D. 对离别的漠然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晏几道《减字木兰花》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但晏几道更侧重于离别的情感,李清照则更加细腻地描绘了内心的愁苦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晏几道与他的词》

这份解析提供了对《减字木兰花 其一》的全面理解,帮助读者深入领会诗词的美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