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室中焚法煮降真香
村落萦盘草半遮,到门犹未识人家。
终朝静坐无相过,慢火熏香到日斜。
白话文翻译:
在书房中焚香煮茶,散发出阵阵真香。
村落被缭绕的草木遮掩,走到门口仍然未见人家。
整天静静地坐着,没有人来往,
慢慢地熏香,直到太阳倾斜。
注释:
- 焚法:焚烧香料或药材,指修炼或静坐时使用的香。
- 降真香:一种名贵的香料,常用于佛教或道教的修炼中,象征清净和心灵的升华。
- 萦盘:缭绕,环绕;形容村落的环境幽静。
- 终朝:整天,整个白天。
- 无相过:没有人来往或经过,表现出宁静的氛围。
- 慢火熏香:用小火慢慢熏香,给人以宁静与悠闲的感受。
典故解析:
“降真香”是道教中常用的香料,用以净化心灵和环境,寓意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诗中所描绘的村落环境,反映了隐逸的生活方式,符合宋代士人的审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字子真,号石溪,宋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后隐居于乡间。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体现了士人的情怀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郑刚中隐居时,借焚香煮茶的场景,表达对孤独宁静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诗中描绘的村落和书房反映了他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内心安宁的渴望。
诗歌鉴赏:
《书室中焚法煮降真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全诗以“焚法煮降真香”为引子,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诗开篇即以“村落萦盘草半遮”描绘出一个被自然环绕的宁静环境,展现了诗人景物交融的艺术手法。通过“到门犹未识人家”,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幽静的程度,似乎在暗示他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
“终朝静坐无相过”,则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心态,诗人不求与人交往,只愿在这静谧的环境中自得其乐。最后一句“慢火熏香到日斜”,则是时间的流逝与心境的升华,慢慢熏香的过程仿佛是对内心的洗礼,让人在悠然自得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与心灵的和谐,还传达了对简单生活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村落萦盘草半遮:描绘出村落被草木环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隐秘的氛围。
- 到门犹未识人家:表达出诗人虽然走到门口,却没有见到人影,增添了孤独感。
- 终朝静坐无相过:强调了在这一环境中诗人的宁静生活,没有任何打扰。
- 慢火熏香到日斜:描述了时间的流逝,香气逐渐弥漫,象征着内心的沉静和升华。
修辞手法:
- 意象:草、门、香等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诗人内心追求宁静的画面。
- 对仗:如“萦盘草半遮”与“到门犹未识人家”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熏香”来象征内心的清净与追求,隐含深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焚香为引,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浮华世界的超脱,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村落:象征着宁静与隐逸生活。
- 草:代表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 香:象征着心灵的升华与清净。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体现了对自然与内心和谐统一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战争的反思
- B.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C. 对社会的批判
- 答案:B
-
“到门犹未识人家”中的“识”字意为:
- A. 认识
- B. 见到
- C. 了解
- 答案:B
-
诗中的“降真香”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清净和心灵的升华
- C. 权力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表达隐逸生活的情感。
- 王维的《鹿柴》,展现自然与心灵的和谐。
诗词对比:
- 郑刚中的《书室中焚法煮降真香》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二者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后者则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的美好。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郑刚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