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四用喜雪韵四首 其三》

时间: 2024-12-29 16:57:20

普博谁云仁道难,剪裁妙巧智之端。

都将凡物换英物,尽欲热官成冷官。

色即是空随手灭,恩生于害转头看。

大千界里毫光彻,稽首惟应礼屈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普博谁云仁道难,剪裁妙巧智之端。
都将凡物换英物,尽欲热官成冷官。
色即是空随手灭,恩生于害转头看。
大千界里毫光彻,稽首惟应礼屈胖。

白话文翻译:

谁说仁义之道难以实现呢?这不过是智者的巧妙安排。
大家都愿意把平凡的事物换成优秀的事物,只想要升官发财,却变得冷淡无情。
色彩本是空无,随手可以抹去;恩惠源于伤害,转过头去再看看。
在大千世界里,光芒照彻一切,只能低头恭敬地屈膝而拜。

注释:

  • 普博:广泛、普遍的意思。
  • 仁道:指仁义之道,强调道德伦理。
  • 剪裁:修饰、调整。
  • 热官冷官:热官指热衷于官职的人,冷官则指对官职漠不关心的人。
  • 色即是空:出自《般若心经》,意指一切事物都是虚幻的。
  • 稽首:恭敬地低头。
  • 礼屈胖:礼是要屈膝的,胖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臃肿或无用的形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宋代诗人,字子潜,号潜溪,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吴潜的诗歌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他的作品语言精炼,情感真挚,常常融入个人的感悟与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的政治动荡时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他试图通过对人性与社会关系的探讨,表达对仁义道德的追求与对官场冷漠现象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四言的结构,简练而富有韵律感。第一句质疑了“仁道难行”的说法,似乎在强调人们的困惑与无奈并非绝对,而是可以通过智慧的调整来解决。第二句则揭示了人们追逐利益的本性,反映出社会对权力的热切追求,却在过程中失去了对人情的温暖与关怀。接下来的两句,诗人引入了哲学的思考,在面对世俗的荣华富贵时,提醒人们要意识到其本质的空无,甚至暗示在恩惠与伤害之间的辩证关系。最后一句以“大千界里毫光彻”收尾,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仿佛在告诫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唯有恭敬与谦卑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与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普博谁云仁道难:质疑外界对仁道难行的看法,暗示其实并非如此。
  2. 剪裁妙巧智之端:强调通过聪明的手法可以实现理想的仁义。
  3. 都将凡物换英物:人们渴望将普通事物转变为卓越的事物,追求升迁。
  4. 尽欲热官成冷官:反映出人们对权力的热衷,最终却使得内心冷漠。
  5. 色即是空随手灭:强调事物的本质是虚幻,随时可以放下。
  6. 恩生于害转头看:恩情与伤害是相互关联的,提示人们反思。
  7. 大千界里毫光彻:在复杂的世界中,智慧的光芒能照亮前行的道路。
  8. 稽首惟应礼屈胖:强调谦卑与敬重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热官成冷官”,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 比喻:将人性与社会现象用“色即是空”进行比喻,深刻而富有哲理。
  • 反问:开篇的反问引导读者思考,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仁义和人性的思考,警示人们在追逐物质的同时,勿忘内心的仁德与情感的温暖。诗人在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中,传达了一种超然的智慧和深刻的哲理。

意象分析:

  • 仁道:象征道德与伦理的理想追求。
  • 英物:代表卓越与理想的目标。
  • 热官、冷官:反映人性中对权力的追逐和冷漠。
  • 色与空:哲学象征,强调事物的虚幻性。
  • 毫光:象征智慧和悟性的光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仁道难”的意思是?

    • A. 仁义难以实现
    • B. 仁义容易实现
    • C. 仁义不重要
    • D. 仁义人人都能做到
  2. 诗中提到的“热官”指的是?

    • A. 热衷于官职的人
    • B. 冷漠的官员
    • C. 有权力的人
    • D. 无权的人
  3. “色即是空”出自哪部经典?

    • A. 《大乘起信论》
    • B. 《般若心经》
    • C. 《金刚经》
    • D. 《离骚》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反映对人性与社会的思考。
  • 李白的《将进酒》:对人生的哲理与追求的不同视角。

诗词对比:

  •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吴潜的诗更加注重内心的哲思与社会的反思,而王之涣则更多展示了自然景观与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诗词鉴赏指南》
  • 《古诗词入门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