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用喜雪韵二首》
时间: 2024-12-29 03:11: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六用喜雪韵二首
作者: 吴潜〔宋代〕
梵宫楼阁正横虚,
俯瞰平畴一幅书。
宿鸟投林迷所自,
野貛寻穴失其初。
茅柴熟处功非细,
榾柮烧来计未疎。
回首少年观校猎,
忽飞一骑射山狙。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虚空中,梵宫的楼阁横亘而立,俯视着大地,宛如一幅书法作品。栖息的鸟儿飞往树林,却迷失了方向;野貛在寻找洞穴时,失去了最初的踪迹。茅草和柴火在熟悉的地方,辛苦的劳动并不细微;虽然点燃了榾柮,但烧火的计划却未曾周全。回首少年时光,曾在校外打猎,突然间,看到一骑飞奔,射杀了山中的狙。
注释:
字词注释:
- 梵宫:佛教寺庙的建筑,象征着清净和超脱。
- 横虚:横亘于空中,形容楼阁的气势。
- 平畴:平坦的田野。
- 宿鸟:栖息的鸟。
- 投林:飞向树林。
- 野貛:一种野生动物,类似于狸。
- 寻穴:寻找洞穴。
- 茅柴:用茅草和木柴生火的材料。
- 榾柮:一种柴火,指的是细小的木材。
- 观校猎:指观猎,猎取野生动物。
- 飞骑:骑马飞奔的人。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梵宫”与古代佛教文化密切相关,象征着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而“观校猎”则反映了古代文人崇尚自然、亲近生活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宋代诗人,生于平和,字景初,号天池,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以清新自然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风光、田园生活,往往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雪后,作者通过对雪后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雪后的宁静为背景,描绘了自然界中的生命状态与人们的生活。开头两句通过“梵宫楼阁”与“平畴”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高远与平凡的交织,既体现了高远的理想,又不失对现实的关注。随后的两句描绘了鸟儿与野貛的迷失,象征着在自然中生存的困难与不易,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强调了在平凡生活中辛勤付出的细腻和不易,体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虽辛苦却也充实的感受。而最后两句则带有浓厚的怀旧情怀,回首少年时光的狩猎,既是对过往的追忆,也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
整首诗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维与细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梵宫楼阁正横虚:描绘高耸的佛教建筑,给人以空灵之感。
- 俯瞰平畴一幅书:比喻大地如同一幅书法,寓意自然的美。
- 宿鸟投林迷所自:鸟儿栖息在树林,却迷失了方向,反映生存的困惑。
- 野貛寻穴失其初:野生动物寻找洞穴,象征生命的迷茫与追寻。
- 茅柴熟处功非细:对辛勤劳作的肯定,表现出生活的真实。
- 榾柮烧来计未疎:虽有准备,但火候却不够,暗示生活中的不如意。
- 回首少年观校猎:追忆少年时的狩猎经历,情感深厚。
- 忽飞一骑射山狙:描写突然的猎杀,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书法,增强诗的意境。
- 拟人:鸟儿与野貛的行为赋予人性,增加情感共鸣。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过往的追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梵宫:象征高洁与超脱。
- 平畴:代表现实与生活的基石。
- 宿鸟与野貛:象征生命的脆弱与不确定。
- 茅柴与榾柮:表现生活的艰辛与努力。
- 飞骑:象征对青春与冒险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吴潜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元代 -
诗中描绘的“梵宫”象征着什么?
A. 世俗生活
B. 超脱与宁静
C. 战争与冲突
D. 财富与荣华 -
诗中提到的“宿鸟”迷失方向,反映了什么?
A. 人生的无常
B. 自然的美丽
C. 青春的迷茫
D. 友情的珍贵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描绘自然和田园生活。
- 王维《山居秋暝》:表现山水与人生活的和谐。
诗词对比:
- 吴潜与王维:两位诗人都以自然为题材,吴潜更关注生活的细腻情感,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哲理与宁静的表达。
- 李白的豪放与吴潜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李白的诗歌多表现壮阔的自然景观,吴潜则偏重于生活的小细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基本技巧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