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用喜雨韵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6 22:30:48

阑干小倚望遥岑,晓霁朝朝换午阴。

越鹜已收天外影,吴鸠尚带雨中音。

海濒客子秋衔袖,塞上征人夜拊砧。

都是一般无意绪,闵劳争柰主恩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阑干小倚望遥岑,晓霁朝朝换午阴。越鹜已收天外影,吴鸠尚带雨中音。海濒客子秋衔袖,塞上征人夜拊砧。都是一般无意绪,闵劳争柰主恩深。

白话文翻译:

我倚靠在栏杆上,遥望远处的山峰,清晨的阳光每天都在变化,带来不同的阴影。越鸟已经收起了天边的身影,而吴鸠依旧在雨中鸣叫。海边的游子在秋风中叹息,边塞的征人夜里敲打着砧板。这一切都是无意的,然而我却在为主人的深恩而感到忧虑。

注释:

  • 阑干:栏杆,古代建筑的一部分。
  • 遥岑:远处的山。
  • 晓霁:清晨的晴空。
  • 午阴:午后的阴云。
  • 越鹜:指越鸟,可能是指水鸟。
  • 吴鸠:指一种鸠鸽,常与雨天气联系。
  • 海濒客子:指在海边的客人。
  • 塞上征人:指边塞的士兵。
  • 拊砧:敲打砧板,通常与做饭或准备食物有关。
  • 无意绪:没有特定的情绪或心情。
  • 闵劳:忧虑与劳累。

作者介绍:

吴潜(约1080年-约1150年),字景初,号澹斋,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吴潜的作品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七用喜雨韵三首》是吴潜应景而作,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之际,诗人通过描绘雨后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雨后的宁静与思绪的复杂。开头“阑干小倚望遥岑”描绘了一幅悠闲的画面,诗人似乎在思考,远处的山峰给他带来了无限的遐想。接下来的“晓霁朝朝换午阴”则用自然的变化来映射人生的无常。越鸟与吴鸠的对比,不仅反映了不同生境下的生物,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状态的思考。最后两句,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身边的景象融为一体,表达了对生活中无意与主恩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以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阑干小倚望遥岑”:诗人倚靠栏杆,遥望远方的山,表现出一种闲适与期待。
    • “晓霁朝朝换午阴”:晨光和午阴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越鹜已收天外影”:越鸟在天空中飞翔,已经隐去身影,象征着生活的流逝。
    • “吴鸠尚带雨中音”:吴鸠仍在雨中鸣叫,表现出一种孤独与坚持。
    • “海濒客子秋衔袖”:海边的游子在秋风中凋零,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 “塞上征人夜拊砧”:边塞的士兵在夜里忙碌,反映了生活的艰辛。
    • “都是一般无意绪”:诗人意识到这一切都是无意的。
    • “闵劳争柰主恩深”:最后表达了对主人厚恩的感激与忧虑。
  • 修辞手法

    • 本诗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与象征:通过鸟类与自然景象的对比,表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持。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经历的结合,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对恩情的珍视,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不尽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阑干:象征着人生的分界与思考的空间。
  • 远岑:代表着人生的目标与追求。
  • 越鹜与吴鸠:象征着不同的生活状态与心境。
  • 客子与征人:代表着在外漂泊与奋斗的人生。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阑干”指的是什么?
      • A. 栏杆
      • B. 桥梁
      • C. 房屋
    2. “晓霁朝朝换午阴”表达了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天气的变化
      • C. 心情的起伏
    3.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 A. 忧伤
      • B. 无意
      • C. 快乐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
    • 李白的《庐山谣》
  • 诗词对比

    • 杜甫在《春夜喜雨》中描绘了雨后春天的生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而吴潜则更加强调了人生的无常与对恩情的思考,展示了不同的生命境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