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令》

时间: 2025-01-01 15:42:36

青云独上肯随群,遇我真成数面亲。

未许儿童骑竹马,且看土偶笑桃人。

弟兄酬唱诗无敌,宾客过从德有邻。

世味傥教如嚼蜡,便能调鼎识甘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云独上肯随群,
遇我真成数面亲。
未许儿童骑竹马,
且看土偶笑桃人。
弟兄酬唱诗无敌,
宾客过从德有邻。
世味傥教如嚼蜡,
便能调鼎识甘辛。

白话文翻译:

青云独自高升不愿随同众人,
与我相遇真像几面亲密的朋友。
不允许小孩骑着竹马玩耍,
不妨看看土偶在对桃人微笑。
兄弟们相互酬唱诗词无人可敌,
宾客之间交往道德相近,互为邻里。
世俗的滋味如果教人像嚼蜡,
那也能调和鼎中滋味的甘苦。

注释:

  • 青云:指高远的理想或志向。
  • 随群:跟随众人,指不愿意随波逐流。
  • 数面亲:指多面亲密的朋友。
  • 儿童骑竹马:儿童玩耍时骑着竹马,象征天真无邪的童年。
  • 土偶:指用泥土制作的偶像,象征简单和原始。
  • 桃人:古代指代美好事物或人。
  • 酬唱:互相吟唱,指诗词的交流。
  • 世味:指世俗的滋味或人情冷暖。
  • 调鼎:调和鼎中的食物,指品味生活的能力。

典故解析:

  • 青云常用来比喻高远的理想或志向,出自《庄子·逍遥游》。
  • 竹马象征童年快乐的时光,反映人们对纯真无邪的怀念。
  • 土偶在古代文化中常被视为人类最初的艺术表现,表达对原始生活的追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翌,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作多反映自然、人生和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次韵李令》是在与朋友李令的交流中写成,旨在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诗词交友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友情与世俗的深刻思考。首句“青云独上肯随群”便表明了诗人不愿随波逐流的志向,表达了他对高远理想的追求。接下来的“遇我真成数面亲”则显示出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强调了精神上的契合。

在描绘儿童与土偶的意象中,诗人似乎在反思童年与简单生活的乐趣,同时也暗示了成年人的复杂与世俗。诗中提到的“弟兄酬唱诗无敌”展示了诗人与朋友们在诗词上的切磋,表现了文人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最后两句“世味傥教如嚼蜡,便能调鼎识甘辛”则点明了诗人对世俗的无奈与对生活品味的深刻理解,仿佛在告诉我们,人生的滋味,不外乎甘与苦,调和之道在于心境的修养。

整首诗浑然天成,字句之间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深邃感悟与对朋友情谊的珍视,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云独上肯随群:诗人志向高远,不愿随波逐流,突出其独立精神。
  2. 遇我真成数面亲:表明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感到亲切。
  3. 未许儿童骑竹马:不让小孩儿骑竹马,象征对无忧无虑童年的追忆。
  4. 且看土偶笑桃人:土偶的微笑让人思索生活的简单与快乐。
  5. 弟兄酬唱诗无敌:与兄弟们互相吟唱,显示出其文采和友谊的深厚。
  6. 宾客过从德有邻:宾客交往中讲究品德,强调邻里友好。
  7. 世味傥教如嚼蜡:世俗的滋味如同嚼蜡,描绘出生活的乏味。
  8. 便能调鼎识甘辛:理解生活的甘苦,展示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修辞手法:

  • 比喻:“世味傥教如嚼蜡”用嚼蜡比喻生活的无趣,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如“弟兄酬唱诗无敌,宾客过从德有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强调友情的重要,同时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和对生活品味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了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云:象征理想与追求。
  • 竹马:代表童年与纯真。
  • 土偶:象征简单与自然。
  • :代表文人之间的交流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云独上肯随群”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态度?

    • A) 随波逐流
    • B) 高远理想
    • C) 对世俗的向往
  2. “弟兄酬唱诗无敌”中的“无敌”主要指什么?

    • A) 诗人没有对手
    • B) 诗人和兄弟们的关系
    • C) 诗歌的风格
  3. 诗中提到的“世味傥教如嚼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生活的美好
    • B) 生活的乏味
    • C) 生活的复杂

答案:

  1. B) 高远理想
  2. A) 诗人没有对手
  3. B) 生活的乏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强调豪放与喝酒的乐趣,与朱翌的思考人生理想形成对比。
  • 杜甫《春望》:表达对国家和家乡的忧虑,与朱翌的闲适与友情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