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俞路分见寄》
时间: 2025-01-17 10:31: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龙尾道南初见子,炯如玉玉笋出瑶林。
别来东海记三浅,歌罢武溪同一深。
后五日看真得力,前三语且更留心。
平生著手枯桐上,会有人能识此音。
白话文翻译:
龙尾道南方,我第一次见到你,
你光辉耀眼,宛如玉笋从瑶林中冒出。
分别后,我在东海记得那三浅处,
歌唱完毕,在武溪江水同样深邃。
五天后我再看,真正的力量显现,
而前三句的话,还是要更加留心。
我一生在枯桐树上作乐,
终会有人能够识得这音韵。
注释:
- 龙尾道南:指的是地名,表示地点的方位。
- 炯如玉玉笋:形容光辉灿烂,如同玉石般的笋芽,强调美好。
- 东海记三浅:指在东海的某个地方,可能是与诗人有过的经历。
- 武溪:指武溪河流,象征深邃的情感。
- 得力:获得力量。
- 枯桐:枯萎的桐树,象征诗人心中的某种情感或创作状态。
典故解析:
- 瑶林:常用来形容美丽的自然环境,象征着高洁。
- 武溪:可能与历史上某位诗人或文人有关,承载着文化的深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翌,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及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朋友相见之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情感的感悟,反映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境上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与对自然美的感悟。开篇以“龙尾道南”引入,生动地点明了相见的地点,给人以清晰的画面感。接着通过“炯如玉玉笋出瑶林”的比喻,突出了友人的光辉和卓尔不群的气质,显现出诗人对友人的赞美。
诗中提到“别来东海记三浅”,既是对过往情景的追忆,也是对友人近况的关心,显示出诗人情感的细腻和丰富。而“歌罢武溪同一深”则表明了诗人对音乐与情感的共鸣,流露出一种深邃的思考与感悟。
最后的几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创作的执着与对音乐的热爱,强调即使在枯萎的桐树上,依然会有人懂得他的音韵,体现出一种对艺术的期许与信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趣悠长,展现了朱翌作为诗人的独特视角与深厚的艺术修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龙尾道南初见子:地点的具体描述,初次见面,带着新鲜和期待的情感。
- 炯如玉玉笋出瑶林:用比喻增强了友人的形象,表现其光辉与独特。
- 别来东海记三浅:回忆过去的情景,表达对往事的怀念。
- 歌罢武溪同一深:诗人与友人在音乐上的共鸣,流露出情感的深度。
- 后五日看真得力:期待再见,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
- 前三语且更留心:提醒自己在交流中要更加用心。
- 平生著手枯桐上:强调自己的创作历程,即使条件艰难也不放弃。
- 会有人能识此音:表达对未来的希望与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炯如玉玉笋”使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友人的美好。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仗工整的特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对往事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友谊及艺术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龙尾:象征起点与新的开始。
- 玉笋:象征纯洁、美好与希望。
- 东海:象征广阔与回忆。
- 武溪:象征深邃的情感与共鸣。
- 枯桐:象征艰难与坚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朱翌
- C. 杜甫
-
诗中“炯如玉玉笋”主要用来形容什么?
- A. 友人的外貌
- B. 自然风光
- C. 生活环境
-
诗中提到的“武溪”象征着什么?
- A. 回忆
- B. 深邃的情感
- C. 音乐
答案:
- B. 朱翌
- A. 友人的外貌
- B. 深邃的情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朱翌《次韵俞路分见寄》与李白《送友人》: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朱翌更注重自然与内心的感受,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放与壮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赏析》
- 《朱翌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