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落山增峻,江空石出奇。倚篷看不足,解缆放教迟。沙上雁初到,樽前蟹可持。中秋能几日,又是菊花时。
白话文翻译:
水位下降,山峰显得更加陡峭,江面空荡荡的,奇特的石头露了出来。我靠着船篷看风景,觉得眼前的景色不够;解开船缆放舟,竟然显得有些迟缓。沙滩上大雁刚刚到达,酒樽前的蟹也可以拿起。中秋还有几天,又到了菊花盛开的时节。
注释:
- 水落:水位下降。
- 山增峻:山显得更加陡峭。
- 倚篷:靠在船篷上。
- 解缆:解开船缆,准备出航。
- 沙上雁初到:沙滩上大雁刚到。
- 樽前蟹可持:酒樽前的螃蟹可以拿起。
-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象征团圆。
- 菊花时:指菊花盛开的季节,通常与重阳节相近。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与节令,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中秋与菊花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节日和象征,反映出对团圆和生命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希贤,号白云,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及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游历湖口时,适逢中秋与菊花盛开之际,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湖口》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湖边自然景色的变化与季节的更替。开头两句“水落山增峻,江空石出奇”描绘了湖水下降后,山峦显得更加陡峭,江面上露出奇特的石头,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与壮美。这种变化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暗含了人生中不断变化的哲理。
接着“倚篷看不足,解缆放教迟”则流露出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感慨,尽管美景令人陶醉,但似乎总是觉得不够,显示了人对自然美的渴望与追求。同时,解缆放舟的迟缓,暗示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沙上雁初到,樽前蟹可持”描绘了秋天的气息,沙滩上大雁的到来和酒樽前美味蟹的存在,传达出生活的宁静与丰盈。最后一句“中秋能几日,又是菊花时”则引发人对时间的思考,流露出对团圆的期待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悟。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融合了季节的变换和人生哲理,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落山增峻:水位下降,山显得更加陡峭,表现了自然景观的变化。
- 江空石出奇:江面空荡荡,奇特的石头露出,进一步强调湖水的变化与奇特的自然景观。
- 倚篷看不足:诗人倚靠在船篷上观看,感觉眼前的景色不够,表现出对自然的渴望和欣赏。
- 解缆放教迟:解开船缆准备出航,却觉得速度慢,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沙上雁初到:沙滩上大雁的到来,象征秋天的气息,暗示自然的变化。
- 樽前蟹可持:酒樽前的蟹可以拿起,生动描绘了丰盛的生活。
- 中秋能几日:中秋节临近,感叹时光飞逝。
- 又是菊花时:菊花盛开,象征着另一个季节的来临,蕴含着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水落山增峻,江空石出奇”,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隐喻人生的变化。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变化的思考,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着时间与生命的流逝。
- 山:代表着坚固与永恒的自然。
- 江:象征着变幻与流动的生活。
- 雁:象征着季节的变换与归属。
- 蟹:象征着丰收与生活的美好。
- 菊花:象征着秋天与生命的繁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水落”指的是什么现象? a) 水位上升
b) 水位下降
c) 水流湍急
答案: b) 水位下降 -
“沙上雁初到”中的“雁”指的是什么动物? a) 鸭子
b) 大雁
c) 小鸟
答案: b) 大雁 -
中秋节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a) 团圆
b) 离别
c) 旅行
答案: a) 团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戴复古的《湖口》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季节的反思,而王维则着重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内心的宁静。两首诗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共同展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Guide》
- 《戴复古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