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斩蛟移鳄后,近水有惊鳞。
阃外尚多事,幕中无一人。
佩韦防狷急,强饭养精神。
罗致贤能士,仍须藻鉴真。
白话文翻译:
斩杀蛟龙、移走鳄鱼之后,近水之地仍然有惊慌的鱼鳞。
城外依然有许多事情要处理,帐幕中却没有一个人。
佩戴着韦带以防狷急,吃着粗糙的饭食来养精神。
招揽贤能之士,仍然需要对他们进行真正的考察。
注释:
- 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水生龙,象征着凶恶。
- 鳄:指鳄鱼,象征着危险。
- 阃外:城墙之外,表示外部环境的复杂。
- 幕中:指的是帐幕,通常为军营或朝廷的象征,表示内部的空虚。
- 佩韦:佩戴韦带,象征着一种防范措施。
- 强饭:指粗糙的食物,象征着艰苦的生活。
- 罗致:招揽、聚集。
- 藻鉴真:比喻要认真考察和识别人才的真伪。
典故解析:
“蛟龙”与“鳄鱼”在古代文学中常用以象征凶险和动荡;而“佩韦”则是古代士人标志性的装束,代表着从容与自持。诗中提到的“贤能士”暗示了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国家治理的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希孟,号复古,宋代诗人,以其豪放激昂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国家、社会的关注,富有时代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动荡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关注与忧虑。诗中表达了对贤能之士的渴望,以及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丰厚的意象,揭示了动荡时期的复杂局势。开篇的“斩蛟移鳄”展现了政治斗争的激烈,后面的“近水有惊鳞”则暗示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民众的恐慌与无奈。诗的中间部分提到的“阃外尚多事,幕中无一人”,不仅反映了政治权力的空虚,也显示出对国家治理的失望和对士人的呼唤。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回归到对人才的渴求,强调了在困境中依然需要有鲜明的目标和方向,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整首诗通过鲜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斩蛟移鳄后:斩杀了凶险的蛟龙,移走了危险的鳄鱼,暗示经过了一场斗争或动荡。
- 近水有惊鳞:在水边仍有惊慌的鱼鳞,象征着民众的恐慌与不安。
- 阃外尚多事:城外仍然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表明国家的动荡与不安。
- 幕中无一人:帐幕中空无一人,隐喻内部缺乏有效的治理和领导。
- 佩韦防狷急:佩戴韦带以防止急躁,体现出一种谨慎的态度。
- 强饭养精神:吃着粗糙的食物来养活精神,表现出艰苦的生活状况。
- 罗致贤能士:招揽贤能之士,表现出对人才的渴求。
- 仍须藻鉴真:仍然需要认真考察人才的真伪,凸显出对治理的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蛟龙和鳄鱼比拟为政治和社会的威胁。
- 对仗:如“阃外尚多事,幕中无一人”,增强诗的节奏感和对比效果。
- 象征:鱼鳞象征着民众的恐惧和对未来的无助。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动荡时期对国家治理的忧虑,对贤能人才的渴望,以及希望社会能够恢复安定的期盼。诗人通过对现实的观察与思考,传递出对未来的期待和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蛟:象征危险与动荡。
- 鳄:代表不安与恐惧。
- 凉水:水面上的惊鳞,隐喻民意的波动。
- 幕:象征权力的空虚与治理的失当。
- 佩韦:象征士人的风范与责任感。
- 贤能士:象征国家未来的希望与重建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蛟”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危险
- C. 财富
- D. 荣耀
-
诗中提到的“幕中无一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繁荣
- B. 空虚
- C. 快乐
- D. 忧伤
-
“佩韦防狷急”中的“佩韦”指什么?
- A. 一种食物
- B. 一种装饰
- C. 一种防范措施
- D. 一种武器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戴复古的这首诗更为沉稳与内敛,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情感表达。李白的诗歌多以豪情壮志为主,而戴复古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与人事冷暖,展现出对国家的深切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华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