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慧林寺以三峡炎蒸定有无为韵得定字是日欲》
时间: 2025-01-01 15:30: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慧林寺以三峡炎蒸定有无为韵得定字是日欲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我如东郊马,欹侧甘瘦病。
今晨举足轻,起行得幽胜。
抚窗唤懒融,槁面初出定。
眼中无长物,坐久炉烟正。
门前几乌帽,来往送朝暝。
岂知帽影边,有地白日静。
宝阁阴肃肃,童子色不令。
年来惜违人,一笑取归径。
愿言捐何肉,终岁奉清净。
檐铎岂印吾,出门有余听。
白话文翻译
我就像东郊的马,身体倾斜,瘦弱得令人担忧。
今晨轻松地起步,行走在幽静的胜地。
抚摸窗台,懒懒地唤醒,脸上露出初见的清新。
眼前没有多余的事物,静坐良久,炉烟袅袅升起。
门前几顶乌黑的帽子,来来往往送走晨昏。
岂知帽影旁边,有块土地在阳光下静谧。
宝阁阴森森,童子面色不悦。
这些年来我总是怀念离别的人,笑着走回归途。
愿意捐弃一切肉体的欲望,终岁奉承清净。
檐下的钟声难以印刻我,出门后仍有余音在耳。
注释
- 东郊马:指东边郊外的马,象征瘦弱和疲惫。
- 甘瘦病:甘愿承受瘦弱和病痛。
- 幽胜:幽静的胜地,指宁静美好的环境。
- 槁面:干枯的面容,形容面色苍白。
- 长物:指多余的事物,象征杂念。
- 乌帽:黑色的帽子,这里可能指晨昏中的往来人。
- 白日静:阳光下的一片宁静。
- 宝阁:指寺庙中的高楼,象征庄严。
- 童子:年轻的僧人或小孩。
- 清净:指内心的宁静与无欲无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仲明,号清渊,南宋时期的诗人,出生于福建,后迁居江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常以个人情感寄托于自然之中。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一个清晨,诗人游览慧林寺,感受到自然的幽静与内心的宁静,表达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反映了他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游慧林寺”为引,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宁静景象。诗人在东郊的瘦马比喻中,流露出身体的疲惫与内心的孤独。通过“今晨举足轻”的描写,诗人展现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幽静生活的渴望。窗外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形成鲜明对比,抚窗唤懒融中,诗人似乎在与懒散的时光对话,表达出对生命中简单宁静的珍惜。
“门前几乌帽,来往送朝暝”,描写出日常生活的来去与无常,暗示着世俗的纷扰与人际的交往。随后,诗人转向内心,思考与人之间的情感,特别是对“惜违人”的怀念。最后,诗人愿意捐弃一切肉体的欲望,追求内心的清净与宁静,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理解,表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如东郊马,欹侧甘瘦病:自比为东郊的马,形象地道出自己身体的虚弱与无奈。
- 今晨举足轻,起行得幽胜:今晨轻松出发,向幽静的美景迈进,表现出一种向往自然的态度。
- 抚窗唤懒融,槁面初出定:抚摸窗边,懒散的感觉融化,面容稍显清新,暗示内心的宁静。
- 眼中无长物,坐久炉烟正:眼前没有多余的事物,长时间的静坐中,炉烟正好袅袅升起,象征内心的清净。
- 门前几乌帽,来往送朝暝:描述门前往来的人,暗示生活的来去与不定。
- 岂知帽影边,有地白日静:帽影旁的宁静土地,反映出对比与对世俗的思考。
- 宝阁阴肃肃,童子色不令:宝阁阴沉,年轻僧人面色不悦,象征寺庙的庄重与世俗的冷漠。
- 年来惜违人,一笑取归径:多年怀念离别之人,微笑中归向自己的道路,反映出对人际关系的感慨。
- 愿言捐何肉,终岁奉清净:愿意放弃欲望,追寻内心的清净,表现出一种超脱的思想。
- 檐铎岂印吾,出门有余听:檐下的钟声难以印刻自己,出门后只留下余音,暗示内心的追求与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东郊马”比喻自己的瘦弱,形象而生动。
- 对仗:如“朝暝”与“白日静”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抚窗唤懒融”,赋予静物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反映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象征疲惫与无奈。
- 窗:代表静谧与内心的反思。
- 帽:象征生活的来去与人际关系。
- 炉烟: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清净。
- 宝阁:象征寺庙的庄重与神秘。
- 童子:象征年轻与初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将自己比作什么?
A. 东郊的马
B. 高山的鹰
C. 水中的鱼 -
诗中提到的“白日静”意指什么?
A. 忙碌的生活
B. 宁静的环境
C. 热闹的街道 -
诗人对“惜违人”有什么感慨?
A. 失去的财富
B. 离别的情感
C. 亲人的关心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鹿柴》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比较陈与义的这首诗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陈与义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反思,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本身的描绘与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