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山中十首》

时间: 2025-01-04 07:36:51

凄风转林杪,露坐感衣单。

不道山中冷,翻忧世上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凄风转林杪,露坐感衣单。
不道山中冷,翻忧世上寒。


白话文翻译

凄凉的风在树梢间吹动,露水湿透了衣衫。
谁曾想山中竟如此寒冷,反而让我忧虑起人世间的寒冷。


注释

字词注释:

  • 凄风:形容冷清凄凉的风。
  • 林杪:树木的顶端或枝叶稀疏处。
  • 露坐:坐在露水中,指早晨或夜晚的露水。
  • 感衣单:感受到衣衫单薄,形容寒冷。
  • 不道:原意是未曾想到或没有料到。
  • 翻忧:反而忧虑,表示情感的转变。
  • 世上寒: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或社会的艰辛。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典故,但“山中冷”和“世上寒”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世之间差异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廷桂,号天章,宋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其作品多以山水、咏怀为主,风格清新、深沉,常表现出对社会的不满和个人的孤独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刘克庄晚年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常常感到无奈与孤独。诗中反映了他对人世冷暖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与人世冷暖之间的感受。开篇“凄风转林杪,露坐感衣单”二句,描绘了一个寒冷的早晨,风吹动树梢,露水沾湿衣服,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凄凉的氛围。这种自然景象不仅是诗人所处环境的直接反映,也象征着他内心的孤寂与寒冷。

接下来的“不道山中冷,翻忧世上寒”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诗人不仅感受到山中的寒冷,更引发了对社会人情冷漠的忧虑。这种情感的转变,令人感到从自然景象引发的深层思考。整首诗呈现出一种对比,山中冷与世上寒的对比,折射出诗人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社会的关切。

诗的情感基调深沉而内敛,既有对自然的敏感,也有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洞察,显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凄风转林杪:描绘了秋冬季节,凄冷的风在树梢间呼啸。
  • 露坐感衣单:通过“露坐”,表现了早晨的湿冷,诗人因衣着单薄而感到寒意。
  • 不道山中冷:表达了诗人未曾料到山中会如此寒冷。
  • 翻忧世上寒:由自然的寒冷引申到对世间人情的忧虑,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自然寒冷与人情冷漠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风的“转动”仿佛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世的深切感受,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社会的关怀,展现了孤独与忧虑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凄风:象征孤独、凄凉的情感。
  • 露水: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无情。
  • 山中冷:表现自然的严酷。
  • 世上寒:象征人情的冷漠和社会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凄风转林杪”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冬
    • D. 冬春
  2. “翻忧世上寒”中“翻忧”指的是什么?

    • A. 忧虑的增加
    • B. 忧虑的减少
    • C. 忧虑的转变
    • D. 忧虑的消失

答案:

  1. C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对比刘克庄与王维的作品,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象,但更注重于宁静与和谐,而刘克庄则传达了更多的孤独与忧虑。两者在表达情感时,采用的意象和氛围各有不同,反映了不同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