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萧挺之泉州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5:36:18

郎署春同宿,州麾晚卜邻。

出山成底事,藉手得斯人。

名实今无对,云霄早致身。

再逢应互笑,谁发不如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别萧挺之泉州二首 其一
郎署春同宿,州麾晚卜邻。
出山成底事,藉手得斯人。
名实今无对,云霄早致身。
再逢应互笑,谁发不如银。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和郎官在春天同宿,晚上在州府前对邻居进行占卜。
出山后究竟是为了什么,靠着双手才得以结识此人。
如今名分和实际并无相符,早已飞升入天。
再度相逢时应该互相欢笑,谁的声音比得上银铃般清脆?

注释

字词注释

  • 郎署:郎官的公署,指官员的办公地方。
  • 州麾:州的指挥,指州府或州的领导。
  • 卜邻:占卜邻居,可能指与邻居的关系或未来的吉凶。
  • 出山:从山中出来,隐喻归来或出任官职。
  • 名实:名声与实际情况,指名义和现实的差异。
  • 云霄:天空,通常指飞升或高远的理想。
  • 互笑:互相欢笑,指相聚时的快乐。
  • :比喻声音清脆悦耳。

典故解析
此诗借用“出山”来形容隐士归来,或指从某种环境中走出,寻求更广阔的天地。诗中提到的“云霄”,常用来象征高远的理想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词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杨万里与友人萧挺之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感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反映了南宋时期士人的生活情感和交游风貌。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和质朴的情感,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温馨时刻。前两句通过描写与郎官相宿和占卜的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亲密关系。第三句的“名实今无对”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名声与实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最后两句则展现出诗人对再次相逢的期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调轻快,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郎署春同宿:描绘春天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
  • 州麾晚卜邻:在州府前与邻居交流,暗示友谊的延续。
  • 出山成底事:探讨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得失,隐喻人生的选择。
  • 藉手得斯人:强调友谊来之不易,需要努力去争取。
  • 名实今无对:反映社会的复杂与人际关系的微妙。
  • 云霄早致身:向往高远的理想,追求更好的未来。
  • 再逢应互笑:期待重聚时的欢愉,表现乐观情绪。
  • 谁发不如银:比喻友人间的欢笑声清脆悦耳,寓意美好。

修辞手法
全诗运用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表现力。例如“名实今无对”与“云霄早致身”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人生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友情展开,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美好重聚的期待,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新的开始和希望。
  • :隐喻心灵的归属与追求。
  • 云霄:象征理想的高远与追求的坚定。
  • 银音:象征友谊的美好与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郎署春同宿”中“郎署”指的是什么?
    A. 郎官的住所
    B. 友人的家
    C. 春天的象征
    D. 州府的指挥

  2. “名实今无对”反映了什么主题?
    A. 友情的珍贵
    B. 名声与实际的矛盾
    C. 对未来的期待
    D. 春天的美好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友谊。
  • 李白《静夜思》:表现思乡情感,展现离别之苦。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诗与王维的《送别》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王维的诗更加沉静,而杨万里的诗则显得轻快,更加注重友谊的温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