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圣世优容许乞身,归来犹幸齿齐民。
渔家那有悬车地,蔬食何施祝鲠人。
獠婢临溪漂衣絮,蛮童扫叶续炊薪。
生涯如此仍秋暮,赖是从来惯处贫。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宽容的时代,乞讨也能被允许,归来时我仍感到庆幸,牙齿还算齐全。
渔民哪里有悬挂车子的位置,蔬菜和食物又怎么能施舍给有困难的人呢?
野蛮的女子在溪边漂洗衣服,乡下的孩子在扫落叶续添柴火。
生活如此,依然在秋天的傍晚,幸好我从来都习惯了贫穷。
注释:
- 乞身:乞讨生计。
- 齿齐民:形容健康,牙齿齐全。
- 悬车地:指的是有车子停放的地方,渔家通常生活简单,没有这样的设施。
- 蔬食:蔬菜和食物。
- 祝鲠人:表达对贫苦人群的施舍。
- 獠婢:指生活在乡村的女子,可能有些粗鄙。
- 蛮童:乡下的孩子,形象较为粗犷。
- 秋暮:秋天的傍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他的作品涵盖了诗、文、词等多种形式,尤其以诗歌著称。陆游的诗风直抒胸臆,情感真挚,作品多反映个人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这首《秋感》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表达了自己对贫穷生活的感慨与认同。
诗歌鉴赏:
《秋感》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秋天傍晚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对贫穷生活的接受与习惯。诗人开篇直入主题,表达在“圣世”中乞讨也能被接受的无奈和庆幸,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乞讨者的宽容态度。在接下来的描绘中,陆游通过“渔家”与“蔬食”的对比,揭示了贫困渔民的艰辛与无奈,突显了生活的艰难和对施舍的期待。
“獠婢”和“蛮童”的描写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面貌,反映出一种淳朴而又艰辛的生存状态。最后一句“赖是从来惯处贫”更是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诗人以平和的心态接受贫穷的生活,展现了他不屈的精神和对命运的淡然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生活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秋日情感,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生活的豁达,体现了陆游的生活哲学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在这个宽容的社会中,乞讨也被允许,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感慨。
- 第二句:回到家乡时,感到庆幸自己健康,牙齿齐全,反映出对生命的感激。
- 第三句:渔民的生活条件极其匮乏,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
- 第四句:乡村的女子和孩子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展示了平凡而真实的生存画面。
- 最后一句:诗人对自己生活的习惯,表现出一种淡然、乐观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了自然的意象,如“溪”、“叶”、“秋暮”,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贫穷生活的接受与习惯,体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坚韧与乐观。
意象分析:
- 秋暮: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暗示着生命的脆弱。
- 溪水:代表了乡村的自然环境,流露出一种宁静却又艰难的生活气息。
- 叶子:象征着生活的琐碎和日常,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与繁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陆游的《秋感》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生活?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獠婢”指的是:
- A. 乡村的女子
- B. 城市的女子
- C. 贵族女子
- D. 学者女子
答案:
- C. 秋天
- A. 乡村的女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的《秋感》与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社会的艰辛与个人的感受,但陆游更注重生活的细节和对贫穷的接受,而杜甫则多了一份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深思。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