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昔》

时间: 2025-01-01 13:57:24

五丈原头秋色新,当时许国欲忘身。

长安之西过万里,北斗以南惟一人。

往事已如辽海鹤,余年空羡葛天民。

腰间白羽凋零尽,却照清溪整角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丈原头秋色新,当时许国欲忘身。
长安之西过万里,北斗以南惟一人。
往事已如辽海鹤,余年空羡葛天民。
腰间白羽凋零尽,却照清溪整角巾。

白话文翻译:

在五丈原的高地上,秋色显得特别新鲜,那时我许国报国的志向几乎忘却了自己。长安在西方,已经跨越了万里,北斗星下只有我一人独自漂泊。往日的经历就像辽海中的白鹤一般已成往事,剩下的岁月只能空羡葛天民那样的逍遥生活。腰间的白羽箭已经凋零消失,却照映着清溪,理顺我的头巾。

注释:

  • 五丈原: 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也是诗人陆游曾经的征战之地,象征着离别和思乡之情。
  • 许国: 指的是为国家尽忠报国的志向。
  • 长安: 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着权力与繁华。
  • 辽海: 指辽东海域,这里用来比喻遥远的记忆。
  • 葛天民: 指的是陶渊明所描绘的隐士生活,象征着归隐与闲适。
  • 白羽: 诗中提到的白羽箭,象征着战士的身份与曾经的荣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生于浙江绍兴。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重大历史变革,作品以爱国主义和对民生的关切而闻名。他的诗风豪放,擅长描写战争、风景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感昔》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人生的回顾期,诗人感慨自己为国而战、孤独漂泊的经历,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蕴含了他对国家、个人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感昔》是一首充满感慨与深思的诗作,诗人在五丈原的秋色中回顾自己的过往,既有对国家大义的追忆,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开篇的“秋色新”映衬着诗人的孤独与寂寞,“当时许国欲忘身”则抒发了他当年投身国家的热情与理想。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激情已成往事,长安的繁华与北斗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人的渺小。

“往事已如辽海鹤”,将记忆比作飞翔的白鹤,寓意着往事的飘渺与不可追寻,而“余年空羡葛天民”则道出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无奈,显示出他对平静生活的渴望。最后两句,白羽箭的凋零象征着诗人战士身份的消逝,清溪的映照又似乎在提醒他要整理内心的纷乱,体现出一种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陆游对人生、理想和现实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而深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五丈原头秋色新:描绘秋天的景色,象征着新的开始与感悟。
  2. 当时许国欲忘身:表明年轻时的壮志与无畏,强调为国奉献的决心。
  3. 长安之西过万里:表达了与长安的距离与对故土的思念。
  4. 北斗以南惟一人:表现孤独,只有自己在漂泊。
  5. 往事已如辽海鹤:往事如飞鸟般不可追忆,象征着对过去的怀念。
  6. 余年空羡葛天民: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表现对世俗的厌倦。
  7. 腰间白羽凋零尽:象征曾经的军人身份与荣耀的消逝。
  8. 却照清溪整角巾:映照出内心的宁静与整理,寻找自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往事比作“辽海鹤”,增强了诗歌的意象美。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白羽箭象征着战士的身份,清溪象征着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义的追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折射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五丈原:象征离别、孤独与战斗的地方。
  • 秋色: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悟。
  • 北斗:象征孤独与方向。
  • 辽海鹤:象征过去的记忆与飘渺。
  • 白羽:象征曾经的荣耀与身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感昔》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陆游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葛天民”指的是? A. 诗人
    B. 隐士生活
    C. 战士

  3. “腰间白羽凋零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望
    C. 对现实的逃避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陆游的《感昔》与陶渊明的《饮酒》均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陆游更多强调了对国家的责任与孤独感,而陶渊明则表现出一种更为自然与洒脱的生活态度。两者在主题与情感上有着不同的侧重。

参考资料:

  • 《陆游诗全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