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楼
作者:司马光 〔宋代〕
使君有书癖,记览浩无涯。
况此孤楼迥,端无外物哗。
横肱欹曲几,搔首落乌纱。
此趣人谁识,长吟窗日斜。
白话文翻译:
这位使君有读书的癖好,他的阅读无边无际。更何况这孤独的楼阁高耸,周围没有外界的喧嚣。斜倚着手肘,坐在弯曲的桌子旁,挠挠头,乌纱帽也掉落了一边。这种情趣,有谁能理解呢?我在窗前长吟,正值日头斜照。
注释:
- 书癖:对读书的痴迷或特别喜爱。
- 浩无涯:浩瀚无边,形容书籍或知识的广博。
- 孤楼迥:高耸的孤独楼阁,体现出环境的清幽。
- 横肱:斜肘,指一种自由放松的姿态。
- 乌纱:古代官员的帽子,象征身份与地位。
- 长吟:长时间吟唱,表达心中的感慨与情绪。
- 窗日斜:窗外的阳光倾斜,暗示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书癖”反映了古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读书的热爱,尤其在古代社会,读书不仅是一种个人修养的方式,也是士人立身处世的重要手段。司马光作为著名的历史学家与政治家,深知书籍的价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创作背景:
《书楼》创作于一个相对宁静的时刻,表现了诗人对读书和思考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追求知识与修身养性的社会风气。
诗歌鉴赏:
《书楼》是一首描绘书卷气息和读书情趣的诗。首句“使君有书癖”直接引入了主人公的特性,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接下来的“记览浩无涯”则进一步强调了书籍的浩瀚无边,显示出诗人对书本的珍视和向往。诗中“孤楼迥”一语,描绘出一个远离喧嚣的清幽环境,使读书与思考变得更加专注。最后,诗人通过“此趣人谁识”表达了对这种读书乐趣的孤独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考。
整首诗充满了对读书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透出一丝对外界喧嚣的逃避和对内心世界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塑造了一个理想中的读书空间,让人向往和沉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使君有书癖”:点明人物特征,表现出爱书之人。
- “记览浩无涯”:书籍的内容无穷无尽,表现出求知的渴望。
- “况此孤楼迥”:孤独的楼阁为读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 “端无外物哗”:外界的喧嚣与此处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 “横肱欹曲几”:展现一种放松的阅读状态。
- “搔首落乌纱”:细腻的日常生活描写,反映出一种洒脱。
- “此趣人谁识”:表达内心的孤独与难以共鸣的情感。
- “长吟窗日斜”:吟唱时光流逝,映衬出读书的乐趣。
-
修辞手法:
- 比喻:书癖比作为一种情感的体现。
- 对仗:如“横肱”和“落乌纱”形成对比,增加了韵律感。
- 意象:孤楼、书籍、乌纱帽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体现了士人独特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趣。
意象分析:
- 书:象征知识与智慧,体现求知欲。
- 孤楼:象征宁静的环境,象征独立思考的空间。
- 乌纱帽:象征身份地位,也反映出文人的生活状态。
- 窗日斜:象征时间的流逝,带有淡淡的忧伤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使君有书癖”中的“书癖”是什么意思?
- A. 喜欢写字
- B. 爱读书
- C. 只看小说
- D. 不喜欢读书
-
诗中提到的“孤楼”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宁静
- C. 热闹
- D. 复杂
-
“此趣人谁识”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孤独
- B. 喜悦
- C. 愤怒
- D. 无奈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士祯《读书》:同样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与思考。
- 李白《静夜思》:虽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孤独与思索的情感。
诗词对比:
- 司马光的《书楼》与王维的《终南山》,两首诗都涉及自然与内心世界的结合,体现文人对环境的敏感与思考,但王维更侧重自然意象的描绘,而司马光则更关注读书的乐趣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总集》
- 《司马光与他的历史观》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