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鹦鹉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8:11:27

野性思归久,笼樊今始开。

虽知主恩厚,何日肯重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放鹦鹉二首 其一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野性思归久,笼樊今始开。
虽知主恩厚,何日肯重来。


白话文翻译

这只鹦鹉在野外流浪已久,今天终于打开了笼子的栅栏。虽然我知道它的主人恩情深厚,但它何时才会愿意回来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野性:指动物的本性,尤其是指在野外生活的习性。
  • 思归:思念归去,渴望回到原来的地方。
  • 笼樊:笼子和栅栏,指关住鹦鹉的地方。
  • 主恩厚:指主人对鹦鹉的恩宠和照顾。
  • 重来:再次回来,回到主人身边。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古代典故,但表达了对自由和归属的深刻思考,反映了诗人对动物本性的理解和对情感的把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冲之,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治国理政,崇尚儒学,其诗词风格清新质朴。

创作背景
《放鹦鹉二首》创作于宋代,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归属的思考。鹦鹉作为宠物,象征着被圈养的生命,诗歌透过鹦鹉的视角反映了人对自然、自由及情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放鹦鹉二首 其一》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由的渴望与对被囚禁者的同情。开头两句“野性思归久,笼樊今始开”,通过鹦鹉的形象,传达出一种失去自由后的无奈与向往。鹦鹉原本是自由的生灵,如今却被关在笼中,长久以来思念着广阔的天地。笼子的开启似乎给了它一个重获自由的机会,但“虽知主恩厚,何日肯重来”却显露出一种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尽管主人对鹦鹉恩重如山,但对自由的向往总是无法被束缚。整首诗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既有对主人的感激,也有对自由的渴望,深刻而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性思归久:鹦鹉在野外流浪已久,表现了其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思念。
  • 笼樊今始开:笼子的栅栏终于打开,这个时刻象征着自由的来临。
  • 虽知主恩厚:诗人意识到主人对鹦鹉的深厚情义,表达出一种感激之情。
  • 何日肯重来:对鹦鹉未来是否会回归的疑问,显露出对自由和归属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拟人:鹦鹉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如思念、渴望等,使得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前后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鹦鹉的视角探讨了自由与归属的关系,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人际关爱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鹦鹉:象征着被束缚的生命,代表了自由的渴望。
  • 笼子:象征约束,暗示对自由的限制。
  • 野性:代表自然与自由,反映内心深处对归属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野性思归”是什么意思?
    A. 思念野外的生活
    B. 思念主人
    C. 渴望被关在笼子里
    答案:A

  2. 诗人对鹦鹉的情感是怎样的?
    A. 完全无情
    B. 有感激也有无奈
    C. 不在乎
    答案:B

  3. 诗中“何日肯重来”的意思是什么?
    A. 询问鹦鹉的归期
    B. 询问主人
    C. 询问其他动物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体现了对自由与归属的思考。
  • 李白的《赠汪伦》:描述了友情与思念,表达情感的深邃。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司马光的这首诗更为内敛,李白的作品则是对豪放人生的追求,展现了两者在情感表达上的差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资治通鉴》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