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替后书怀上第五相公》
时间: 2025-01-01 14:57: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得替后书怀上第五相公》 作者: 耿湋 【唐代】
谁语恓惶客,偏承顾盼私。
应逾骨肉分,敢忘死生期。
山县唯荒垒,云屯尽老师。
庖人宁自代,食檗谬相推。
黄绶名空罢,青春鬓又衰。
还来扫门处,犹未报恩时。
独立花飞满,无言月下迟。
不知丞相意,更欲遣何之。
白话文翻译
谁在说这个忧愁的客人,偏偏让我承受这份无奈的盼望。
想必超越了骨肉的分离,怎敢忘却生死的约定。
山间只剩下荒凉的土垒,云彩聚集尽是老师。
厨师宁愿自己来代替,食物的味道却似乎不对。
黄绶的名衔已经无用,青春的鬓发又开始衰白。
还要回到扫除门前的地方,仍未能报答恩情的时刻。
我独自站立在花飞满天的地方,无言以对月光的迟滞。
不知道丞相的心意,又想要发往何处呢?
注释
- 恓惶:忧愁、孤独的样子。
- 顾盼:四处观看,表示思念或期盼。
- 骨肉分:指亲人之间的分离。
- 死生期:生死之约,指生死相依的情感。
- 荒垒:荒废的土垒。
- 庖人:厨师,意指为他人准备食物的人。
- 黄绶:指高官的名衔,象征荣耀。
- 扫门处:指回到家门的地方。
- 丞相:指朝中的高官,象征权势和责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耿湋,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其诗歌作品见长,风格清新、含蓄,常表达对人情世故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诗人被贬期间,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孤独和忧愁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亲情、友情的思考。
诗歌鉴赏
《得替后书怀上第五相公》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贬谪生活中的孤独与思念。全诗通过对景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出一种忧虑与期待的复杂情感。
诗的开头“谁语恓惶客,偏承顾盼私”,就展现了诗人对孤独的敏感,仿佛在说,外界的声音与自己内心的期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下来的“应逾骨肉分,敢忘死生期”,更是将情感推向了一个高峰,生死相依的承诺却因现实的分离而显得格外沉重。
全诗通过对“荒垒”“云屯”等意象的描绘,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尤其在“黄绶名空罢,青春鬓又衰”一句中,诗人感叹时光流逝,名利的追求终究是虚无的,反而让人更加思念那些真实而珍贵的情感。
最后两句“独立花飞满,无言月下迟”,既是对孤独的深刻反思,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未来的无奈与迷茫,似乎在问自己未来的路该如何走。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语恓惶客”:谁在说我这个孤独忧愁的客人。
- “偏承顾盼私”:我偏偏承受着私下的期盼和思念。
- “应逾骨肉分”:这份情感超越了亲人之间的分离。
- “敢忘死生期”:怎敢忘却生死相依的约定。
- “山县唯荒垒”:山间只剩下荒凉的土垒。
- “云屯尽老师”:云彩聚集,尽是恩师的身影。
- “庖人宁自代”:厨师宁愿自己来代替别人。
- “食檗谬相推”:食物的味道似乎出错了。
- “黄绶名空罢”:黄绶的名声已经无用。
- “青春鬓又衰”:青春的鬓发又开始衰老。
- “还来扫门处”:还要回到扫门的地方。
- “犹未报恩时”:仍未能报答恩情的时刻。
- “独立花飞满”:我独自站在花飞满天的地方。
- “无言月下迟”:无言以对月光下的迟滞。
- “不知丞相意”:不知道丞相的想法。
- “更欲遣何之”:又想要发往何处呢?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应逾骨肉分,敢忘死生期”,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黄绶名空罢”,用黄绶象征荣华富贵,强调其虚无。
- 意象:如“荒垒”“花飞”,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围绕思念与孤独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亲情与友情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分析
- 荒垒:象征破败与孤独,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空虚。
- 黄绶:象征名利与虚荣,表达对名利的失望。
- 花飞:象征美好与流逝,暗喻对过往的怀念。
- 月光:象征孤独与思念,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谁在说恓惶的客人? A. 朋友
B. 自己
C. 外人
D. 恩师 -
“黄绶名空罢”中的“黄绶”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食物
B. 高官的名衔
C. 书信
D. 朋友 -
诗中“还来扫门处”指什么? A. 回到家门
B. 去扫地
C. 掃除烦恼
D. 拜访朋友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耿湋的《得替后书怀上第五相公》更为细腻,情感沉郁,反映出个人的孤独与失落;而《登高》则是对国事的忧虑与感慨,展现出更为宏观的视角。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