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崔侍御和蕃》
时间: 2025-01-01 15:06: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送崔侍御和蕃
作者: 耿湋 〔唐代〕
万里华戎隔,风沙道路秋。
新恩明主启,旧好使臣修。
旌节随边草,关山见戍楼。
俗殊人左衽,地远水西流。
日暮冰先合,春深雪未休。
无论善长对,博望自封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边疆的遥远与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崔侍御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万里之遥的华戎之地,风沙中的道路在秋天显得更加萧索。新任的明主给予了新的恩宠,旧日的友谊在使臣之间继续延续。旌旗在边草中随风飘扬,关山中可见戍楼的身影。风俗不同,人们的穿着也有差异,遥远的地方水流缓慢。黄昏时分,冰雪开始交融,春天虽深雪却未化。无论是善于交际还是出色的才能,博望(即博望侯)也自封了侯爵。
注释:
- 华戎:指华夏与戎狄的地区,唐朝时期的边疆。
- 风沙:指边疆的自然环境,象征艰苦。
- 旌节:指旗帜,象征军队或使者的身份。
- 左衽:古代的服饰习俗,左衽指的是一种穿着方式,说明风俗差异。
- 博望:指的是博望侯,象征着高官厚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耿湋(约公元765年-约公元835年),字君谦,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著有多首诗作,风格多样,常以边塞诗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崔侍御出征之际,诗人以此表达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以及对边疆艰难环境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边防将领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苍凉的秋景开篇,描绘出边疆的孤寂与艰苦,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遥远之地的深切思考。诗中的“新恩明主启,旧好使臣修”,反映了官场的变迁与人际关系的延续,既有对新主的敬仰,也有对旧友的牵挂。接下来的“旌节随边草,关山见戍楼”,则通过具体的意象,生动描绘了边境的壮丽与寂寞,展现了戍楼与旌旗的对比,象征着守卫与希望。最后的“无论善长对,博望自封侯”,不仅是对崔侍御的祝福,也隐含着对个人前途的思考,引发了对人际关系、权力与荣华的深刻反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边塞生活的复杂性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里华戎隔:遥远的华夏与戎狄之间的距离。
- 风沙道路秋:在风沙中,秋天的道路显得更加荒凉。
- 新恩明主启:新的明主给予了恩宠。
- 旧好使臣修:旧日的友谊在使臣之间继续延续。
- 旌节随边草:边草随风飘扬着旌旗。
- 关山见戍楼:远处可以看到戍楼的身影。
- 俗殊人左衽:不同的风俗使人穿着各异。
- 地远水西流:遥远的地方水流缓慢。
- 日暮冰先合:黄昏时分,冰雪开始交融。
- 春深雪未休:春天虽深,雪仍未化。
- 无论善长对:不论是交际能力强的人。
- 博望自封侯:博望侯自封为侯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新恩明主启,旧好使臣修”,通过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旌节”、“戍楼”等意象,表现出边疆的特点与氛围。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边疆的艰苦与遥远。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送别情感展开,既表达了对崔侍御的祝福,也深刻反映了边疆生活的艰难与人际关系的复杂,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戎:象征边疆与中央的隔阂。
- 旌节:象征军队的号召与责任。
- 戍楼:象征守卫与坚守。
- 水西流: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新恩是指谁的恩惠?
- A. 旧主
- B. 新主
- C. 朋友
-
“俗殊人左衽”中的“左衽”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饮食
- B. 一种服饰
- C. 一种礼仪
-
诗中提到的“博望”指的是谁?
- A. 博望侯
- B. 一位诗人
- C. 一位将领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同样描绘边疆景象,但更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而耿湋的此诗更注重表达对人的情感与思考。
- 李白《将进酒》:同样有送别的情感,但李白的诗更倾向于豪放与放纵,而耿湋则更含蓄与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