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即事》
时间: 2025-01-01 15:28: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即事
作者: 耿湋 〔唐代〕
芳菲那变易,年鬓自蹉跎。
室与千峰对,门唯二仲过。
宦情知己少,生事托人多。
草色微风长,莺声细雨和。
几时犹滞拙,终日望恩波。
纵欲论相报,无如漂母何。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花香依然如故,岁月却在我发际悄然流逝。
我的房子正对着千山万峰,门口却只有两位朋友经过。
在官场上知心朋友少,生活琐事却常常依赖他人。
草色在微风中显得更加葱郁,黄莺在细雨中歌唱得格外动人。
我何时才能摆脱这种笨拙的状态,整天望着波涛的恩情?
即使想要回报他人,也不如漂母那样的伟大。
注释
芳菲:指春天的花香。
蹉跎:指时光的流逝与虚度。
宦情:指官场中的情谊。
草色:春草的颜色。
莺声:指黄莺的鸣叫声。
漂母:指《左传》中的漂母,以其善待他人而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耿湋,唐代诗人,生于盛唐,后期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关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春日时分,诗人看到大自然的变化与自己身世的对比,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因而写下此作。
诗歌鉴赏
《春日即事》是耿湋在春日时节所作的一首抒情诗,诗中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象的享受,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开篇提到“芳菲那变易”,看似在赞美春天的美好,实则暗示岁月的无情与自我的感伤。诗人通过“年鬓自蹉跎”,表达了自己在光阴的流逝中产生的无奈与失落。
接着,诗人描绘室外与自然的对比——“室与千峰对,门唯二仲过”,这里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对孤独感的生动展现。诗人在繁华的春日中却感受到知己难求,强调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疏离。在“宦情知己少,生事托人多”中,诗人更是揭示了官场关系的冷漠与生存中的无奈。
后面几句通过“草色微风长,莺声细雨和”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但诗人却感到“几时犹滞拙”,透露出对自己能力不足、无法回报他人的惋惜。最后一句“纵欲论相报,无如漂母何”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漂母的伟大与诗人内心的渺小形成鲜明对照,表现了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与对自我价值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芳菲那变易,年鬓自蹉跎:春天的花香依然存在,但自己的年华却在悄然流逝。
- 室与千峰对,门唯二仲过:我的房子面朝千山万峰,门前却只有两位朋友经过,感到孤独。
- 宦情知己少,生事托人多:在官场上知心朋友少,而生活琐事却常常依赖他人。
- 草色微风长,莺声细雨和:春草在微风中显得更加青翠,黄莺在细雨中歌唱得更加动人。
- 几时犹滞拙,终日望恩波:我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这种笨拙的状态,整日望着别人的恩情?
- 纵欲论相报,无如漂母何:即使想要回报别人,也不如漂母那样伟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芳菲那变易”与“年鬓自蹉跎”形成了对比。
- 比喻:用“恩波”比喻回报的感情波动,形象而生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追问,反映了唐代知识分子的内心挣扎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菲: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 千峰:代表自然的壮丽与人际关系的渺小。
- 草色:象征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 莺声:象征春天的活力与快乐。
- 漂母:象征无私奉献与伟大的人际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现春天的美好? A. 草色
B. 宦情
C. 年鬓 -
诗中提到的“漂母”象征着什么? A. 知己
B. 无私奉献
C. 官场关系 -
“几时犹滞拙”中“滞拙”意指什么? A. 沉迷于美好
B. 无法自拔的状态
C. 自我怀疑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对国家、个人命运的感慨,反映出大时代下个人的无奈。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通过草的生长与凋零,表现人际关系的变迁与离别之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