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五首》
时间: 2025-01-20 00:43:10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
又如垄底松,用舍在所寻。
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
襄阳耆旧间,处士节独苦。
岂无济时策,终竟畏罗罟。
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
举家依鹿门,刘表焉得取。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昔在洛阳时,亲友相追攀。
送客东郊道,遨游宿南山。
烟尘阻长河,树羽成皋间。
回首载酒地,岂无一日还。
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遣兴五首
作者:杜甫〔唐代〕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
又如垄底松,用舍在所寻。
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
襄阳耆旧间,处士节独苦。
岂无济时策,终竟畏罗罟。
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
举家依鹿门,刘表焉得取。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昔在洛阳时,亲友相追攀。
送客东郊道,遨游宿南山。
烟尘阻长河,树羽成皋间。
回首载酒地,岂无一日还。
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蛰伏的龙在冬季沉睡,老鹤心向万里,昔日的贤人和俊才,即便未能施展才华,仍然遥望现在。嵇康虽死,但孔明却有知音。就像垄底的松树,所寻之地仍在。大雪霜寒,岁月久了便成了枯林。庞德公以前从未入过州府,襄阳的老人们,处士的节操是多么孤苦。难道没有可以治时之策,但终究还是怕罗网的捉拿。林木茂盛,鸟儿有归处,水深鱼群也会聚集。全家依靠鹿门,刘表又怎么能得到呢?我今日晚上忧愁,弟弟们各在不同的地方。不知生死,何况路途遥远。避难而四分五裂,饥寒交迫永远相望。难道没有柴门归家,但出门又怕虎狼。仰望天空中的大雁,鸟儿也有自己的行程。蓬草虽生无根,却随高风漂荡。天寒地冻万里,无法再归本丛。作为客子思念故宅,三年来门巷空旷。只见烽火连天,戎车满关东。生涯能有多少,常在羁旅之中。昔日洛阳时,亲友相追攀。送客在东郊小路,游览宿于南山。烟尘阻隔了长河,树影如羽毛在岸边。回首曾经载酒的地方,难道没有一天能再归吗?丈夫们贵在壮健,悲惨的不是容颜,而是心中苦楚。
注释:
- 蛰龙:指冬眠的龙,象征有才之人被埋没。
- 老鹤:长途飞翔的白鹤,象征远大的志向。
- 贤俊人:指有才华的人。
- 嵇康: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因直言不讳被杀。
- 孔明:指诸葛亮,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庞德公:指庞涓,未能成就大业。
- 襄阳:地名,历史上出过许多著名的士人。
- 罗罟:比喻捉拿的网。
- 鹿门:地名,寓意依靠隐居生活。
- 柴门:指家门,象征归宿。
- 烽火:战乱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杜甫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对国家和人民的苦难有深刻的认识,作品风格沉郁顿挫,情感真挚,常以诗词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遣兴五首》是杜甫在晚年创作的一组诗,写于他生活困苦、漂泊不定、亲人离散的时期。诗中充满了对人生、理想、归属感的思考,反映出他对时代的无奈和对家国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遣兴五首》体现了杜甫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诗中既有对历史人物的回忆与感叹,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首联中的“蛰龙”和“老鹤”意象鲜明,暗示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的沉默和孤独。接下来,通过嵇康和孔明的典故,诗人表达了对才华未遇的无奈与惋惜。
诗中反复提到的“归”,不仅是对故乡的向往,也是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杜甫通过对鹿门、柴门的描绘,展示了他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而“烽火”和“戎车”则象征着战乱频繁,刺痛着诗人的内心。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凝练,展示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流露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认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蛰龙三冬卧:龙在冬季沉睡,象征着潜伏的才能与压抑的状态。
- 老鹤万里心:老鹤有着远大的志向,暗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 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昔日有才之人,未能施展才华,仍然关注当今形势。
-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提到历史人物,引发对才华和知音的思考。
- 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自然界的规律,象征着归属感的渴望。
- 我今日夜忧:表达诗人当下的忧虑。
- 岂无柴门归:提及归家的渴望,但又面临现实的恐惧。
- 仰看云中雁:鸟儿有行程,隐喻着人也应有方向。
- 客子念故宅:游子思念故乡,表现了对家的深切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蛰龙”比喻有才之人被埋没。
- 对仗:如“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如“仰看云中雁”,赋予鸟类行动的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个人经历的回顾,表达了对生命、理想和归属的思考,深刻揭示了时代的苦痛与个人的无奈,传达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蛰龙:象征被压抑的才能。
- 老鹤:象征追求理想和远方。
- 松树:象征坚韧和归属。
- 烽火:象征战争和动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蛰龙三冬卧中的“蛰龙”象征什么? A. 有才之人被埋没
B. 战斗的勇士
C. 冬眠的动物
答案:A -
“岂无柴门归”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对归属的渴望
B. 对旅行的享受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老鹤”象征什么? A. 年老无能
B. 远大的志向
C. 归隐田园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同样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 《月夜忆舍弟》:描写了思念亲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展现了对自由与豪情的追求,与杜甫的忧国情怀形成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有对未来的寄望,但更显乐观,与杜甫的沉重情感形成鲜明对照。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