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
时间: 2025-01-19 16:46:24意思解释
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
原文展示:
尘满莱芜甑,堂横单父琴。
人皆知饮水,公辈不偷金。
梁狱书因上,秦台镜欲临。
独醒时所嫉,群小谤能深。
即出黄沙在,何须白发侵。
使君传旧德,已见直绳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满是尘埃的环境,莱芜的蒸锅上积满了灰尘,堂上横放着父亲的琴。人们都知道要饮水,但你们这些官员却不敢贪图金钱。梁王的监狱书信已经上报,秦台的明镜即将出现。独自清醒时所遭受的嫉妒,让小人们的谗言变得深重。在这黄沙漫天的时刻,何必再让白发侵染?使君传承的旧德,已经显示出他正直的心。
注释:
- 莱芜甑:莱芜是地名,甑是蒸锅,意指尘埃满布。
- 单父琴:指的是作者父亲的琴,象征着文人的修养和家庭的传统。
- 饮水:指人们应当知足,不贪图不义之财。
- 梁狱:指梁王的监狱,暗指政治的黑暗。
- 秦台镜:秦台是古代监狱,镜子象征反照真相。
- 独醒时所嫉:独自清醒时所遭受的嫉妒和指责。
- 使君:指地方官员,强调其德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沉郁,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杜甫晚年写作的,背景涉及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官员贪腐现象的愤慨,表达了他对清白和正义的追求。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揭示了官场的腐败与社会的不公。开头两句以“尘满莱芜甑,堂横单父琴”展现了环境的沉重与作者的无奈,隐喻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失望。接下来的“人皆知饮水,公辈不偷金”则以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对官员贪婪的指责,展现出作者对普遍道德的思考。
“梁狱书因上,秦台镜欲临”一联则运用了历史典故,暗示了社会的黑暗与官员的罪行即将受到揭露。后两句“即出黄沙在,何须白发侵”则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理想的坚持,表明不愿因岁月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全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厚,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杜甫作为“国士”的责任感和担当。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尘满莱芜甑:描绘了环境的肮脏,象征着社会的腐败。
- 堂横单父琴:自述家庭背景,蕴含对父亲的怀念与尊重。
- 人皆知饮水:强调贪婪无道的官员与普通人的对比。
- 公辈不偷金:直指官员的贪婪,反映社会问题。
- 梁狱书因上:暗示即将揭露的罪行,表现出对正义的渴望。
- 秦台镜欲临:镜子反映真相,象征正义即将来临。
- 独醒时所嫉:表达诗人对嫉妒与谣言的无奈。
- 群小谤能深:小人的谣言深重,表明社会的复杂。
- 即出黄沙在:黄沙象征混乱的时代。
- 何须白发侵:质疑年老的无奈,表明坚持信念的重要。
- 使君传旧德:强调官员的德行与责任。
- 已见直绳心:表现出对清白与公正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尘满莱芜甑,堂横单父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象征:如“秦台镜”,象征正义的到来。
- 反语:通过对比揭露官员的腐败。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官场腐败的不满与对正义的渴望,体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意象分析:
- 莱芜:象征着历史与传统。
- 琴:代表文人气质与家庭情怀。
- 黄沙:暗喻社会动荡与混乱。
- 镜:象征真相与正义的反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尘满莱芜甑”意指什么?
- A. 一个美好的环境
- B. 肮脏的社会现状
- C. 丰富的物质生活
-
诗中提到的“使君”指的是:
- A. 诗人的朋友
- B. 官员
- C. 诗人的父亲
-
诗的主题是对什么的表达?
- A. 对爱情的赞美
- B. 对官场腐败的批评
- C. 对自然的描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赠裴南部》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反映了对社会的关怀与人生的感慨,风格上虽有不同,但情感基调相似,均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体命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诗集》
- 《唐代诗歌研究》
以上内容为对《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的全面分析与理解,旨在帮助读者深入领会诗歌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