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花影和小苏潭韵》
时间: 2025-01-04 08:57: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 花影和小苏潭韵
作者: 叶绍本 〔清代〕
缡褷万朵,乍晴光照曜,嫣红深处。
幻出整斜疏密漾,掩映溪亭江步。
风过微摇,月明有晕,丰韵雕栏午。
纱窗暗上,墨痕疑沁金缕。
最是枝飐西廊,玉人行去,淡拂湘裙素。
隔著重帘浑不辨,讶道花光似雾。
倩女魂香,巫山梦悄,莫诧相寻误。
镜中同看,芳姿原似前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象,花影摇曳,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嫣红。花儿的姿态如同流水般错落有致,掩映在溪边的亭子和江边的小路上。微风吹过,花儿轻轻摇摆,月光在水面上闪烁,雕刻的栏杆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丰盈而美丽。纱窗暗淡的光影中,似乎有墨迹渗透出金线的光辉。最美的是那些在西廊上摇曳的花枝,婉约的女子走过,轻轻拂动着她的素裙。隔着重重的帘幕,无法分辨那花光似雾的朦胧景象。倩女的香气,宛如巫山的梦境,令人迷惘。镜中同看,她的芳姿依旧如昔日一般。
注释
- 缡褷:指绣有花纹的丝绸或轻纱,形容花朵的美丽。
- 乍晴光照曜:突然的晴天阳光照耀,表现出阳光的明亮。
- 丰韵雕栏午:雕刻精美的栏杆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格外丰盈而有韵味。
- 倩女:美丽的女子,常用来指代心中理想的爱人。
- 巫山梦:源自古代传说,巫山的美景常与梦境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绍本,清代词人,擅长词作,风格清丽,情感细腻。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的结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清代,可能是在春天的某个午后,词人对春日花影的赞美与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情与自然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念奴娇 花影和小苏潭韵》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情感的词。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日风光与词人的内心情感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词中大量的意象,如“花影”、“月明”、“雕栏”等,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暗含了词人对理想爱人的渴望。
诗句中“隔著重帘浑不辨,讶道花光似雾”,展现了诗人对于美的迷惘与向往,似乎在寻找那一份如梦似幻的爱情。全词在描写花影的同时,也在表达一种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情感深邃而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缡褷万朵:描绘万千花朵的美丽,缡褷指花朵的娇艳。
- 乍晴光照曜:突如其来的阳光,将花影照耀得更加明亮。
- 幻出整斜疏密漾:花影在阳光下的幻化,呈现出错落有致的美感。
- 掩映溪亭江步:花影遮掩在溪边亭子和江边小路上。
- 风过微摇:微风轻轻吹过,花影随之摇曳。
- 月明有晕:月光明亮,水面上泛起朦胧的光圈。
- 丰韵雕栏午:雕刻精致的栏杆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丰盈而优雅。
- 纱窗暗上:纱窗透出暗淡的光影。
- 墨痕疑沁金缕:似乎有墨迹渗透出金线的光辉。
- 最是枝飐西廊:最美的景象是西廊上摇曳的花枝。
- 玉人行去,淡拂湘裙素:美丽的女子走过,轻轻拂动她的素裙。
- 隔著重帘浑不辨:隔着重重的帘幕,难以辨认。
- 讶道花光似雾:惊讶于花的光辉如雾般迷离。
- 倩女魂香,巫山梦悄:美丽女子的香气,宛如巫山的梦境。
- 莫诧相寻误:不必惊讶于迷失的寻觅。
- 镜中同看,芳姿原似前度:在镜中再次看到她的芳姿,依旧如昔日般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花光似雾”,将花的光辉比作雾,增强了诗的朦胧美感。
- 拟人:如“风过微摇”,赋予风以生命,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 对仗:如“纱窗暗上,墨痕疑沁金缕”,使语言更加工整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春日美景的赞美与对理想爱情的渴望,展现了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过往情感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影:象征爱情的美好与短暂。
- 月明:象征宁静与思念。
- 玉人:象征理想中的爱人。
- 倩女魂香:象征对爱情的向往与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哪一位?
- A. 李白
- B. 叶绍本
- C. 苏轼
- D. 杜甫
-
“倩女魂香,巫山梦悄”中的“倩女”指的是?
- A. 丑女
- B. 美丽的女子
- C. 妖女
- D. 老人
-
诗中哪个意象代表了爱情的美好?
- A. 风
- B. 花影
- C. 月亮
- D. 江水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词,展现了类似的细腻情感。
- 李清照的词,如《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与叶绍本的作品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但李白更多地表达了豪放的情感,而叶绍本则细腻而婉约。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通过自然景色传达个人情感,但其风格更为豪放与洒脱,与叶绍本的清丽风格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词选》
- 《古代词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