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见黄花只自羞,
萧然短发不禁秋。
谁人为整乌纱帽,
独倚西风满眼愁。
白话文翻译:
第一次看到菊花时,只感到惭愧不已,
秋天来临时,短发显得更加萧条。
是谁在为我整理那顶乌纱帽,
我独自倚靠在西风中,满眼愁苦。
注释:
字词注释:
- 黄花:指菊花,九月九日(重阳节)是赏菊的日子。
- 自羞:自感羞愧。
- 萧然:形容冷清、凋零的样子。
- 乌纱帽:古代官员所戴的帽子,象征官职。
- 西风:秋风,常用来表现萧索的气氛。
- 满眼愁:眼中满是愁苦。
典故解析:
-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人有登高、赏菊的习俗,象征长寿。
- 乌纱帽:古代官员的标志,象征着地位与责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怀,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重阳节,正值秋天,诗人借菊花发愁,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官职责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九日》通过“黄花”与“乌纱帽”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忧愁。菊花在重阳节盛开,象征长寿与吉祥,但诗人看到它却感到羞愧,似乎是自责于自己未能有所作为。短发的描写则暗示了诗人在岁月变迁中感到的无奈,头发的萧条与秋天的到来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的悲凉气氛。最后一句“独倚西风满眼愁”更是点出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西风代表着秋天的来临,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整首诗以清晰的意象和生动的情感勾勒出一幅忧伤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见黄花只自羞:诗人第一次看到菊花,感到羞愧,可能是因为自觉未能充分珍惜生命。
- 萧然短发不禁秋:短发在秋风中显得更加凄凉,暗示时光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 谁人为整乌纱帽:诗人在思考是谁在为自己整理官职的装束,反映出对责任感的困惑。
- 独倚西风满眼愁:在西风中倚靠着,诗人内心充满了愁苦,表现出孤独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用词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菊花象征长寿与节日,而乌纱帽则象征权利与责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对个人责任的思考,以及在孤独中感受到的愁苦。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无奈,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花:象征长寿与生命的延续,代表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 萧然:传达出秋天的冷清与萧条,象征着生命的衰退。
- 乌纱帽:象征地位、责任与社会角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九日》是在哪个节日写的?
- A. 春节
- B. 清明节
- C. 重阳节
- D. 中秋节
-
诗中提到的“乌纱帽”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官职
- C. 自由
- D. 学问
-
“自羞”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 A. 自豪
- B. 羞愧
- C. 自信
- D. 喜悦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登高壮观》
诗词对比: 张舜民的《九日》与李白的《登高》都是表达对秋天的感慨,但李白更注重壮观的景色,而张舜民则更侧重个人情感的流露,反映出不同的诗人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