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蒋子尚》
时间: 2025-01-06 07:49:3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和蒋子尚
作者: 曾协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偶随舶棹上淮州,
忽见霜凝尚此留。
屡指云天谈故国,
几从烟水理归舟。
自知客子惊残岁,
赖有斯人破旅愁。
他日西窗剪银烛,
巴山却话梦中游。
白话文翻译:
偶然随船漂泊到淮州,
突然看到霜冻凝结在这里。
屡次指着天上的云朵谈论故乡,
几次从烟水中整理回家的船只。
自知是客的我惊讶岁月已逝,
幸有这位朋友来解我旅途的愁苦。
日后在西窗下剪下银色的蜡烛,
在巴山中再谈起梦中的游历。
注释:
- 偶随:偶然跟随。
- 舶棹:船桨。
- 霜凝:霜冻凝结。
- 屡指:多次指向。
- 烟水:烟雾弥漫的水面。
- 客子:客居他乡的人。
- 破旅愁:解开旅途中的忧愁。
- 西窗剪银烛:比喻在宁静的环境中享受生活。
典故解析:
“巴山”指的是巴蜀地区,常用来象征故乡或怀念的地方。在古代文人中,谈论故国情怀是常见的主题,这首诗正体现了游子对故国深切的怀念和对友人相聚的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协是宋代的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和人际关系的重视。他的诗风清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在外游历时,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友人相聚的珍惜,表现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感与希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游子在异乡的情感状态。开篇的“偶随舶棹上淮州”,一方面展示了游子的漂泊生活,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他对故乡的思念。诗中“霜凝尚此留”一句,生动地刻画了秋冬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屡指云天谈故国”,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之情,仿佛在与友人共叙旧事,借此抒发心中的思乡之苦。而“自知客子惊残岁,赖有斯人破旅愁”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游子意识到岁月流逝的无情,但有知己相伴,旅途的愁苦得以缓解。
最后两句“他日西窗剪银烛,巴山却话梦中游”则展现了对未来的憧憬,似乎预示着游子在某个未来的时刻,会与友人再聚,共同回忆往昔,享受生活的美好。
整体来看,这首诗透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偶随舶棹上淮州:偶然跟随船只来到淮州,表明作者的漂泊状态。
- 忽见霜凝尚此留:忽然看到霜冻在这里凝结,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屡指云天谈故国:多次指着天空的云朵,谈论自己的故乡,表达思乡情感。
- 几从烟水理归舟:多次在烟水中整理回家的船,体现对回家的渴望。
- 自知客子惊残岁:意识到自己是客,岁月已逝,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赖有斯人破旅愁:幸有这位朋友来解我旅途的忧愁,体现友情的重要性。
- 他日西窗剪银烛:日后在西窗下剪银色蜡烛,象征宁静的生活。
- 巴山却话梦中游:在巴山中再谈论梦中的游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美好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西窗剪银烛”,用银烛比喻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对仗:如“烟水理归舟”,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霜凝尚此留”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谊的珍视,表现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传达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象征寒冷与孤独,暗示游子的心情。
- 云天:代表高远的理想与思乡情怀。
- 烟水:象征迷茫与归属感的缺失,表现游子的心境。
- 西窗:象征宁静、温馨的生活环境,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 巴山:作为故乡的象征,寄托了游子对故土的深切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爱情的追求
-
“屡指云天谈故国”中的“屡”是什么意思?
- A. 很少
- B. 多次
- C. 一次
-
作者在诗中提到的“西窗剪银烛”是什么意思?
- A. 描述生活的贫困
- B. 寓意未来的宁静生活
- C. 描绘夜晚的寂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夜泊牛津对雨》
诗词对比: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与本诗均表现了对友人的珍视和对故乡的思念,但王维的诗更加侧重于送别的情感,而曾协则更多地表现了旅途中的孤独和对未来的憧憬。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