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
时间: 2024-09-19 20:56: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子夜歌
作者: 姚倩 〔清代〕
添罢博山香,笑对银釭立。
珍重并头花,劝郎莫轻剔。
冷月出疏林,窥窗皎如雪。
试取瑶琴弹,泠泠不成曲。
冬夜抑何长,怕展衾如铁。
独自倚薰笼,心碎铜壶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寒冷的冬夜中独自守夜的情景。她点燃了博山香,微笑着面对银色的灯光。她珍惜那对并头花,劝说爱人不要轻易剔去。冷冷的月光透过稀疏的树林,照在窗前如雪般明亮。她试着弹奏瑶琴,但音调却不成曲。冬夜是多么漫长啊,怕是床被如铁般沉重。她独自倚靠在香炉旁,心如铜壶般滴答作响,心碎难忍。
注释
- 博山香:一种香料,常用于点燃熏香。
- 银釭:银色的灯,指代夜晚的灯光。
- 并头花:指一对花,象征情侣的情感。
- 冷月:指明亮寒冷的月光。
- 瑶琴:高档的乐器,象征优雅的艺术追求。
- 衾:被子。
- 薰笼:用来熏香的器具。
- 铜壶:用来盛水的器具,滴水声象征孤独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倩,清代女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清丽婉约著称,擅长描写女性情感与生活的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女性在家庭与情感中的细腻感受,表现了对爱情的珍惜与思念。时代背景下,女性的地位相对低下,诗人通过个人的情感表达,传达了对自由恋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子夜歌》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珍惜与孤独的感慨。整首诗的结构严谨,情感层层递进,从点香、对灯、珍花开始,逐渐引入冷月、瑶琴,直到最后的孤独感,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又紧凑的情感链条。
首先,诗中描绘的博山香和银釭,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孤独的氛围。这里的香气和灯光,既是生活的细节,又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柔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着,珍重的并头花则是对爱情的珍视,劝勉爱人莫轻言放弃,展现出一种深情的期盼与不舍。
随着冷月的出现,诗中的情感开始转向冷清与孤独。冷月如雪,既映衬了冬夜的寒冷,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瑶琴的弹奏未能成曲,反映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层次。
最后,独自倚薰笼的形象,突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伤感,心碎铜壶的滴答声则生动地传达出思念的苦楚。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体现了女性在社会和情感生活中的复杂心境,既有对爱情的向往,又有对现实孤独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添罢博山香,笑对银釭立:点燃香气,面对灯光微笑,暗示内心的柔情。
- 珍重并头花,劝郎莫轻剔:珍惜爱情,劝爱人不要轻言放弃,表现出对感情的重视。
- 冷月出疏林,窥窗皎如雪:冷月透过稀疏的树林,照亮窗前,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试取瑶琴弹,泠泠不成曲:尝试弹奏瑶琴,但音调不成曲,象征内心的失落与无奈。
- 冬夜抑何长,怕展衾如铁:冬夜漫长,床被如铁,暗示对孤独的恐惧与无奈。
- 独自倚薰笼,心碎铜壶滴:独自倚靠在香炉旁,心如铜壶般滴答,传达出思念的苦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感觉与物象结合,如“床被如铁”比喻沉重的孤独感。
- 拟人:心碎铜壶滴,赋予铜壶以情感,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爱情的珍惜与对孤独的感受,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女性视角与情感体验,反映了清代女性在爱情与生活中的复杂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博山香:象征温馨的家庭生活与情感。
- 银釭:代表夜晚的宁静与孤独。
- 并头花:象征爱情的珍贵与美好。
- 冷月:象征孤独与思念。
- 瑶琴:代表高雅的艺术追求与内心的抒发。
- 薰笼: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反衬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子夜歌》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李白
C. 姚倩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并头花”象征了什么?
A. 孤独
B. 友情
C. 爱情
D. 财富 -
诗中“冷月出疏林”中的“冷月”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温暖
B. 欢乐
C. 孤独
D. 兴奋
答案
- C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子夜歌》都表达了对孤独的感受,但《静夜思》更多地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而《子夜歌》则侧重于对爱情的思念与珍惜。
- 《月下独酌》同样在月光下描绘孤独的情景,但其情感更为豪放,而《子夜歌》则体现了细腻的女性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女诗人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