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

时间: 2025-01-17 10:03:58

今日清明宴,佳境惜芳菲。

摇扬花杂下,娇啭莺乱飞。

绿渚传歌榜,红桥度舞旂。

和风偏应律,细雨不沾衣。

承恩如改火,春去春来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
作者: 张说〔唐代〕

今日清明宴,佳境惜芳菲。
摇扬花杂下,娇啭莺乱飞。
绿渚传歌榜,红桥度舞旂。
和风偏应律,细雨不沾衣。
承恩如改火,春去春来归。

白话文翻译:

今天是清明节,举行盛大的宴会,珍惜这美好的景致。花瓣随风飘落,黄莺在枝头欢快地鸣唱。绿洲上传来歌声,红桥上舞动着彩旗。和风轻柔,仿佛在应和着乐曲,细雨轻轻洒落,却没有沾湿衣裳。春天的恩泽就像火焰般热烈,春去春来,轮回不息。

注释:

  • 清明: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祭祖和踏青的日子。
  • 芳菲:指花草的芳香和繁盛,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 摇扬:摇动、飘扬。
  • 娇啭:娇嫩的鸣叫,形容鸟儿的叫声甜美动听。
  • 绿渚:绿洲,水边长满绿草的小岛或小滩。
  • 度舞旂:度过桥梁,舞动的旗帜。
  • 和风:温和的风,象征春天的气息。
  • 承恩如改火:比喻春天的恩惠如同烈火一般,温暖而热烈。
  • 春去春来:春天不断更替,象征生命的循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约660-740),字季直,唐代诗人,官至侍中,因其作品清新俊逸而受到赞誉。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明节的宴会上,正值春光明媚,诗人通过描绘宴会的景象,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展现了春日的美丽景象和人们欢愉的心情。诗中开篇便点明了清明的节日氛围,接着描绘了宴会的盛况,花香鸟鸣交织成一幅动人的春日图画。张说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摇扬花杂下,娇啭莺乱飞”一句,将春天的生机勃勃描绘得非常形象,读者仿佛能听到莺鸟的欢唱与花瓣的轻舞。紧接着的“绿渚传歌榜,红桥度舞旂”,则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热闹气氛,营造出一种欢乐与轻松的氛围。

最后两句“承恩如改火,春去春来归”不仅回归了诗的主题,也引发了对生命轮回的思考。春天的到来是生命的复苏,而春天的离去又是下一次新生的开始,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写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日清明宴:今天是清明节,举行盛大的宴会,突显节日的喜庆。
  • 佳境惜芳菲:珍惜这美好的春景,表达对时光的珍视。
  • 摇扬花杂下:花瓣在风中摇曳飘落,描绘春日的动感。
  • 娇啭莺乱飞:黄莺在枝头欢快地鸣唱,生动展现自然的活力。
  • 绿渚传歌榜:绿洲上传来歌声,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 红桥度舞旂:在红桥上舞动的旗帜,象征节日的欢庆。
  • 和风偏应律:和风轻柔,宛如乐律的伴奏,增强诗的音乐感。
  • 细雨不沾衣:细雨轻轻降落,却没有沾湿衣裳,体现出春日的温暖。
  • 承恩如改火:春天的恩泽如烈火般热烈,象征生命的热情。
  • 春去春来归:春天一去再来,暗喻生命的循环与变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承恩如改火”,将春天的恩惠比作火焰,强调其热烈与重要性。
  • 拟人:如“娇啭莺乱飞”,将鸟儿的鸣叫赋予人性,增强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使其更具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明节的欢庆气氛,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突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生命轮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复苏。
  • :代表美好与短暂,寓意青春与生命的脆弱。
  • :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绿渚:象征生命的滋长与自然的美好。
  • 红桥:象征欢庆与团聚的场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 A. 赏花
    B. 祭祖
    C. 游泳
    D. 吃月饼

  2. 诗中“承恩如改火”意指? A. 冬天的冷酷
    B. 春天的温暖
    C. 夏天的炎热
    D. 秋天的凉爽

  3. 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象主要有什么? A. 冰雪
    B. 黄莺与花
    C. 沙漠
    D. 夜晚星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渭川田家》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多表现了战争带来的忧虑与思考。
  • 王维《渭川田家》:强调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