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郭大夫元振再使吐蕃》
时间: 2025-01-04 09:14: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郭大夫元振再使吐蕃
犬戎废东献,汉使驰西极。
长策问酋渠,猜阻自夷殛。
容发徂边岁,旌裘敝海色。
五年一见家,妻子不相识。
武库兵犹动,金方事未息。
远图待才智,苦节输筋力。
脱刀赠分手,书带加餐食。
知君万里侯,立功在异域。
白话文翻译:
送别郭大夫元振再次出使吐蕃。
犬戎部落已废弃东面的献贡,汉朝的使者则急驰向西方的边界。
长长的策马,向首领询问,猜忌的阻碍使得事情艰难。
容颜发白,岁月流逝,披风褴褛,颜色如同海水。
五年才能见到一次家乡,妻子孩子已不再相识。
武库的兵器仍在活动,金银的事务尚未平息。
远大的图谋需要才智,辛苦的节操需要付出筋力。
脱下刀剑作别,书信带着餐食相赠。
知道你在万里之外的职位,功绩在异域中立下。
注释:
- 犬戎:古代西北民族,常与汉朝发生冲突。
- 东献、汉使:指汉朝向外的外交行为。
- 长策:长长的马鞭,引申为出行的准备和询问。
- 酋渠:部落首领。
- 容发:容貌和头发,象征年岁增长。
- 旌裘:指旗帜和衣裳,形容军人的装束。
- 武库:指储存兵器的地方。
- 远图:远大的计划或目标。
- 苦节:艰苦的节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唐代诗人,字公弼,号青溪,生于公元705年,卒于公元770年。他以擅长五言诗和七言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边塞风景和送别之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大唐盛世,国家对外关系复杂。诗人送别郭大夫元振出使吐蕃,反映了当时的外交形势及边疆民族的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送郭大夫元振再使吐蕃》以送别为主题,诗中不仅展现了诗人与朋友的深情厚谊,更揭示了外交使命背后的艰辛与困苦。诗的开头通过对犬戎的描写,映射出当时东部边疆的动荡局势,随后转入对汉使西行的描述,展现了使者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传达出对郭大夫的祝福与期望。尤其是五年未见的情感渲染,表现了家庭与事业之间的矛盾冲突。诗的最后两句将对友人的祝愿与期待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受到一种英雄豪情与担当精神。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国家大义的思考,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切表达,充分展示了唐代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犬戎废东献:犬戎的衰败使得东边的贡品无法顺畅送达,暗示着边境的不安。
- 汉使驰西极:汉朝的使者急速赶往西方,显示出紧迫的外交形势。
- 长策问酋渠:用长鞭询问部落首领,表现出对外交的谨慎与小心。
- 猜阻自夷殛:与夷人之间的猜忌与阻碍,使得外交任务更加艰难。
- 容发徂边岁:岁月流逝,连容貌都因年华而改变,反映了时间的无情。
- 旌裘敝海色:军人的衣裳褴褛,象征着艰苦的生活环境。
- 五年一见家:长时间不见家人,表达了对家庭的思念。
- 妻子不相识:因时间久远,妻子与自己几乎不再相识,感情的淡漠。
- 武库兵犹动:兵器依旧在动,暗示战争的威胁尚未解除。
- 金方事未息:金银的事务仍在进行,表明经济问题未得到解决。
- 远图待才智:远大的计划需要才智来实现。
- 苦节输筋力:艰苦的节操需要付出更多的力量。
- 脱刀赠分手:临别时脱下刀剑,象征和平与祝福。
- 书带加餐食:赠送信件和食物,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 知君万里侯:知道你在遥远的地方任职,表现出对朋友的关心。
- 立功在异域:期望在外立下功劳,显示了对事业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犬戎废东献,汉使驰西极”形成鲜明的对比。
- 意象:运用“武库”、“旌裘”等意象,表现出边疆的艰苦与责任。
- 拟人:通过对时间和岁月的描绘,赋予其情感。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国家使命的重视,同时反映出在国家与家庭之间的情感纠葛,强调了责任与牺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犬戎:象征外敌与边疆的动乱。
- 汉使:代表国家的外交使者。
- 旌裘:象征军人的身份与荣誉。
- 武库:暗示国家的军事力量及安全。
- 家:象征着温暖与亲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犬戎废东献,汉使驰西极。 是描述什么样的场景?
A. 内部争斗
B. 外敌入侵与外交活动
C. 和平时期的安宁
答案:B -
五年一见家,妻子不相识。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家乡的怀念
B. 对妻子的愤怒
C. 对朋友的祝福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远图”指的是什么?
A. 个人的目标
B. 国家对外的计划
C. 家庭的未来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兄弟情。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了壮丽的边疆景色,但情感上更偏向于壮志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歌研究》
- 《张说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