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湖寄赵冬曦》
时间: 2025-01-17 10:35: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湖寄赵冬曦》
作者:张说 〔唐代〕
西泛平湖尽,参差入乱山。
东瞻岳阳郡,汗漫太虚间。
窘步同行乐,遒文互屡看。
山戍上云桂,江亭临水关。
川途倏忽间,风景依如昨。
湘浦未赐环,荆门犹主诺。
何时与美人,载酒游宛洛。
白话文翻译
在湖面上泛舟,直到水天交接的地方,远处的山峦错落有致地映入眼帘。向东望去,岳阳郡的景象在浩瀚的天空中展现。同行的朋友们,步履虽窘却也乐在其中,文人之间相互欣赏,情谊深厚。山上的哨岗上,云间飘荡着桂花的芬芳,江边的亭子临水而立,风景如画。行程匆匆,转瞬间似乎一切景象依然如昔。湘江的水面未曾赐予我环佩的美丽,荆门的诺言依旧萦绕心间。何时能与美人共醉,载着美酒游玩在宛洛的水畔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西泛:向西漂流。
- 参差:形状不齐,错落有致。
- 汗漫:广阔而无边际,形容天空辽阔。
- 窘步:形容行走不便,但依然乐在其中。
- 遒文:形容文章笔力雄健。
- 云桂:指山上云雾缭绕的桂树。
- 江亭:临江而建的亭子。
- 川途:河流的道路。
- 湘浦:湘江的水面。
- 荆门:指荆州,古地名。
典故解析:
- 岳阳郡:古代名郡,风景名胜之地。
- 宛洛:指洛水,形容美丽的河流,出自《诗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唐代诗人,字子良,号宗孟,生于公元660年,卒于公元740年,因其诗作清新秀丽而受到后世推崇。其作品多描写自然山水,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张说游湖之际,寄托了他与友人赵冬曦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美好景色的热爱。他在游历中感悟人生,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出湖寄赵冬曦》是一首充满自然美和人情味的诗作,张说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湖光山色的和谐美。开篇以“西泛平湖尽”引入,既有动态的舟行,又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感。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东边的岳阳郡,展现出胸怀广阔的气势。
“窘步同行乐,遒文互屡看”描绘了与友人同行的欢乐场景,尽管步伐窘迫,但友谊的温暖让人忘却了这些烦恼。诗人在描述自然美的同时,也细腻地抒发了内心的情感,特别是在“何时与美人,载酒游宛洛”的结尾,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情感真挚动人。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巧妙,山水人情交融,既有自然的壮美,又有人性的温暖。张说通过这种细腻的描写,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对友人的思念,这种情感的共鸣使整首诗更具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泛平湖尽:舟行于西,湖面宽广无边,展现自然的辽阔。
- 参差入乱山:远山错落,形成美丽的景色层次。
- 东瞻岳阳郡:转向东边,眺望岳阳,表现诗人胸怀开阔。
- 汗漫太虚间:形容天空的浩瀚,给人无尽的遐想。
- 窘步同行乐:与友人同行,尽管步履艰难,仍然乐在其中。
- 遒文互屡看:双方交流诗文,享受文化的乐趣。
- 山戍上云桂:描绘山上的景象,云雾缭绕,桂花芬芳。
- 江亭临水关:江边的亭子,与水相依,形成和谐美。
- 川途倏忽间:行舟在河流中,时间似乎在一瞬间流逝。
- 风景依如昨:回首往昔,风景依旧如前。
- 湘浦未赐环:湘江的水面未曾装饰,象征着未得之美。
- 荆门犹主诺:荆门的承诺依旧在心间,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
- 何时与美人:期盼与美人共游,寄托了美好的愿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大自然比作美人,生动形象。
- 对仗:如“川途倏忽间,风景依如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湘浦和荆门象征着美好与承诺,深化了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洒脱而又深情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象征宁静与辽阔。
- 山:代表坚韧与不屈。
- 桂:象征高洁与美好。
- 江亭:代表人文情怀与自然的融合。
- 美人:象征爱情与美好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出湖寄赵冬曦》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张说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湘浦”指的是什么?
- A. 湖
- B. 河流
- C. 山
-
诗中“何时与美人,载酒游宛洛”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友谊的珍视
- B. 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 C. 对自然风光的赞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 张说的《出湖寄赵冬曦》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自然风光,但张说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李白则强调个人情感的奔放与壮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指南》
- 《唐诗选》 及相关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