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关(即第一关)》
时间: 2024-12-31 23:51: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裂石为关似洞门,
天慳神秀此相分。
不曾临涧先眠石,
未暇登峰且看云。
鸟哢只从中界断,
松声专许上方闻。
谁人更似周征士,
不怕钟山孔氏文。
白话文翻译:
这关口像是用石头裂开的洞门,
天地间的神秀在这里恰好分开。
我没有在溪边停留,便在石上安然入睡,
未曾有时间去登高峰,只想看那浮云。
鸟鸣声只从中间传来,
松树的声音专门允许从上方听到。
谁又能像周征士那样,
不惧怕钟山孔氏的文采呢?
注释:
- 裂石为关:石头裂开形成的关口。
- 似洞门:像洞门一样的关隘。
- 天慳神秀:天公自私,神秀的美景因此而分开。
- 临涧:靠近溪流。
- 哢:鸟鸣的声音。
- 周征士:指周公,古代贤士。
- 钟山:指钟山的孔氏文,代表文人的风雅。
典故解析:
- 周征士:周公是古代重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贤士的代表,象征着道德和文化。
- 钟山:钟山位于南京,古时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象征着文人的风雅与才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履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于明中期,擅长写山水诗,诗风清新自然,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
创作背景:
《石关》创作于王履游历山川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感悟,以及对文人风雅的思考。
诗歌鉴赏:
《石关》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诗中,王履通过描写石关的形态以及周围的景色,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情感。首句“裂石为关似洞门”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奇特景观,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接着,诗人感叹天地神秀的无情分隔,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惋惜。
诗中“未暇登峰且看云”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诗人并不急于攀登高峰,而是选择静静欣赏云朵的变幻,这种淡泊明志的态度恰恰反映了王履的文化修养与人生观。最后两句提到周征士与钟山孔氏文,既是对古代文人的追慕,也是对当下自我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文人精神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文人风雅的追求,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裂石为关似洞门:形象地展示了这座石关的独特形态,既是自然的奇观,又有一种人文的象征。
- 天慳神秀此相分:表现出自然景观的美丽因某种原因而被割裂的遗憾。
- 不曾临涧先眠石:诗人对周围景色的无暇顾及,沉浸在石上安睡。
- 未暇登峰且看云:表现出一种安然与放松,未去追求高处的名利,反而享受眼前的云。
- 鸟哢只从中界断:鸟鸣声从石缝中传来,象征着自然的生机。
- 松声专许上方闻:松树的声音则从高处传来,给人一种高远的感觉。
- 谁人更似周征士:提及古代文人,表达对其风雅及才情的敬仰。
- 不怕钟山孔氏文:强调了对文人精神的追求与不惧挑战的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关比作洞门,形象生动。
- 对仗:句与句之间的对称,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对文人精神的崇敬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关:象征着自然的门槛,人与自然的交界。
- 云: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精神。
- 鸟:代表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松:象征着高洁与坚韧的品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裂石为关似洞门”中的“关”指什么? A. 门
B. 关口
C. 山
D. 河 -
诗中提到的“周征士”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A. 周公
B. 诸葛亮
C. 孔子
D. 荀子 -
“未暇登峰且看云”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态?
A. 急于求成
B. 悠然自得
C. 忧虑烦恼
D. 无所事事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 《登高》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同样描写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登高》:强调了人生的无奈与忧愁,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王履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