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年鬼斧凿双形,
虽不流光却有名。
忽悟此身浑旷在,
带将幽愧上岩嵉。
白话文翻译
这两块岩石是什么时候被鬼斧雕凿出来的呢?虽然它们没有流光溢彩,却依然享有盛名。突然间,我明白了自己的身心是如此渺小而空旷,带着幽幽的愧疚走上了这岩石的台阶。
注释
- 鬼斧:指神力或神奇的力量,形容雕刻技艺的高超。
- 双形:指两块有形状的岩石,可能是指对称或相似的样子。
- 流光:形容光彩流动,耀眼夺目。
- 幽愧:内心深处的愧疚感。
- 岩嵉:岩石的台阶,可能是指通往岩石的路径。
典故解析
“鬼斧”一词常用来形容非凡的技艺,暗示这些岩石的形成是大自然的杰作,或是工匠的高超技艺。诗中提到的“幽愧”,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渺小和自然伟大的感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履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诗作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日月岩》创作于王履对自然景观的感悟之时。诗人可能在某次游历中见到了这两块岩石,因而引发了对自身存在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日月岩》是一首反映自然与人内心关系的诗作。诗人在观察这两块雄伟的岩石时,不禁对它们的存在和自己的渺小感到惊叹。岩石的“鬼斧”雕刻象征着大自然的奇妙与神秘,诗人在此感受到了一种来自自然的力量与美感。第二句“虽不流光却有名”则反映出一种对内在价值的追求。这两块岩石虽然没有耀眼的光辉,却因其形状和存在而广受赞誉,隐喻着人类内心的真实与深邃。最后两句则更为深刻,诗人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幽愧,带着愧疚的心情走上岩石的台阶,表达了对自我价值的反思和对自然的敬畏。这首诗在简洁的文字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自我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年鬼斧凿双形:诗人问这两块岩石是什么时候被雕凿而成,表现出对自然奇观的好奇与敬畏。
- 虽不流光却有名:强调这两块岩石的价值并不在于外表的光彩,而在于其独特的形状和存在。
- 忽悟此身浑旷在:诗人突然领悟到自己的存在如同空旷的空间,显得渺小。
- 带将幽愧上岩嵉:以愧疚的心情向岩石靠近,表达了对自身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鬼斧”比喻自然或工匠的高超技艺。
- 对仗:整首诗结构严谨,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 反问:以“何年”引发读者思考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永恒。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身存在的反思,强调了内在价值的重要性,传达出一种哲学思考的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岩石:象征自然的伟大与永恒。
- 鬼斧:代表非凡的技艺和自然的力量。
- 幽愧:反映内心深处的自我反思与愧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鬼斧”在诗中指代什么? A. 自然的力量
B. 人类的工艺
C. 时间的流逝
D. 内心的挣扎 -
诗中提到的岩石给诗人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A. 自豪
B. 羞愧
C. 幸福
D. 恐惧 -
诗人对这两块岩石的看法是什么? A. 理想化
B. 轻视
C. 敬畏
D. 忽视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日月岩》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有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但王维的作品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王履则更关注自我反思。两者都展现了深厚的自然情感,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履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