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县》

时间: 2025-01-17 09:18:35

曲折芙蓉渡,沙明日又低。

山城短于竹,茅舍半临溪。

好鸟寻常见,晴岚咫尺迷。

惟凭双塔影,犹可识东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曲折芙蓉渡,沙明日又低。
山城短于竹,茅舍半临溪。
好鸟寻常见,晴岚咫尺迷。
惟凭双塔影,犹可识东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康县的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曲折的芙蓉渡上,沙滩在明日的阳光下显得低矮。山城的景色比竹子还要短小,茅屋一半依傍在溪水边。常常可以见到美丽的鸟儿,然而在晴朗的日子里,远处的山岚却让人迷惑方向。唯有双塔的影子,仍然能帮助我辨别东西方向。

注释:

  • 曲折:形容芙蓉渡的弯曲和不直。
  • 芙蓉渡:指的是一个名为“芙蓉”的渡口。
  • 沙明日又低:沙滩在阳光下显得低矮,可能暗示着潮水退去。
  • 山城:指南康县的山地城镇。
  • 茅舍:用茅草建成的房屋。
  • 好鸟:指美丽的鸟类。
  • 晴岚:晴天时的山岚,给人迷惑的感觉。
  • 双塔影:指当地的双塔,作为地标帮助识别方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文藻(清代)是中国清代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

创作背景:南康县位于江西省,作者可能在游历该地时,受到自然景观的启发,创作了此诗,表达了对美好自然和乡村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南康县的自然风光在李文藻的笔下显得生动而富有情感。诗的开头通过“曲折芙蓉渡”描绘出渡口的倩影,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而“沙明日又低”则引入时光的流逝,暗示着每天的日出和潮水的变化,使得景物显得生动且具有时间的流动感。

接下来的“山城短于竹”一句,通过对比,展示了南康的山城与竹子的渺小,给人一种局促的感觉,似乎在表达乡村生活的简朴和自然的谦逊。茅舍半临溪,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田园画面,让人感受到乡村的恬淡与悠然。

在描写鸟儿时,李文藻用“好鸟寻常见”表达了自然的平常与美好,而“晴岚咫尺迷”则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感知和思考。最后一句通过“双塔影”引出方向的辨识,象征着在迷雾中寻求方向的希望和坚持,展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同时也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依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曲折芙蓉渡:表现出渡口的柔美与自然。
  • 沙明日又低: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景观的变化。
  • 山城短于竹:通过对比展示乡村的简朴。
  • 茅舍半临溪:描绘出宁静的田园生活。
  • 好鸟寻常见:自然美好的常态。
  • 晴岚咫尺迷:展现了自然的迷惑与不确定。
  • 惟凭双塔影:象征着希望与方向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芙蓉渡比作一幅柔美的画卷。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与和谐,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通过“好鸟寻常见”使自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南康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渡:象征着美丽与柔和。
  • 山城:代表着乡土与自然的结合。
  • 茅舍:象征着简单与安宁的生活。
  • 好鸟:自然的生机与美好。
  • 双塔:作为地标,象征着方向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芙蓉渡”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瑰丽的花园
    B. 曲折的渡口
    C. 高大的山峰
    D. 宁静的湖泊

  2. 诗歌中哪一句表达了对方向的困惑? A. 曲折芙蓉渡
    B. 好鸟寻常见
    C. 晴岚咫尺迷
    D. 惟凭双塔影

  3.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对乡土的依恋? A. 沙明日又低
    B. 茅舍半临溪
    C. 山城短于竹
    D. 双塔影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哲思;而李文藻的《南康县》则更多地展现了乡村的生活情景和自然的变化,体现了不同的诗风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清代诗人研究》
  • 《李文藻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