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湖州酥秀州木犀面油太和石本观音像送莫万安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09 00:00:56

涪翁昔作白下宰,遗墨到今多雁书。

尽说补陀存相好,更传雷火护持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涪翁昔作白下宰,遗墨到今多雁书。尽说补陀存相好,更传雷火护持馀。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涪翁以前在白下担任宰相,留下的墨迹至今仍有许多书信。人们都说补陀山保存着他的美好形象,更有传说雷火保护着他剩余的遗迹。

注释: 字词注释:

  • 涪翁:指诗人自己,赵蕃自号涪翁。
  • 白下:地名,今南京市。
  • 宰:古代官职,这里指宰相。
  • 遗墨:留下的书法或文字作品。
  • 雁书:书信,因古代书信用雁传递而得名。
  • 补陀:即普陀山,佛教圣地,传说观音菩萨的道场。
  • 相好:美好的形象。
  • 雷火:传说中的神火,能保护圣物。
  • 护持馀:保护剩余的遗迹或遗物。

典故解析:

  • 补陀存相好:指观音菩萨在普陀山的形象,这里比喻诗人自己的形象或作品被后人珍藏。
  • 雷火护持馀:传说中的雷火能保护圣物,这里比喻诗人的作品或遗迹受到特别的保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此诗是赵蕃送给莫万安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自身作品的自豪。

创作背景: 此诗是赵蕃在宋代,为了送给友人莫万安而作,通过提及自己的作品和形象被后人珍藏,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自身文学成就的自豪。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提及自己的作品和形象被后人珍藏,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自身文学成就的自豪。诗中“遗墨到今多雁书”一句,既展示了诗人作品的流传之广,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而“尽说补陀存相好,更传雷火护持馀”则进一步以佛教圣地普陀山和传说中的雷火为喻,强调了诗人作品的不朽和受到的特别保护。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和友情的双重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涪翁昔作白下宰”:诗人自称为涪翁,回忆自己曾在白下担任宰相的往事。
  • “遗墨到今多雁书”:指诗人留下的书法或文字作品至今仍有许多书信流传。
  • “尽说补陀存相好”:人们都说普陀山保存着诗人的美好形象,这里比喻诗人自己的形象或作品被后人珍藏。
  • “更传雷火护持馀”:更有传说雷火保护着诗人剩余的遗迹,这里比喻诗人的作品或遗迹受到特别的保护。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补陀存相好”和“雷火护持馀”来比喻诗人作品的不朽和受到的特别保护。
  • 拟人:将雷火拟人化为保护者,赋予其保护诗人作品的能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身文学成就的自豪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通过提及自己的作品和形象被后人珍藏,诗人不仅展示了对自己文学创作的自信,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和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补陀:佛教圣地,象征着神圣和永恒。
  • 雷火:传说中的神火,象征着保护和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涪翁”指的是谁? A. 赵蕃 B. 莫万安 C. 其他诗人 答案:A

  2. “遗墨到今多雁书”中的“雁书”指的是什么? A. 书信 B. 书法作品 C. 文学作品 答案:A

  3. “尽说补陀存相好”中的“补陀”指的是什么地方? A. 普陀山 B. 白下 C. 其他地方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赵蕃的其他作品,如《章泉稿》中的诗作,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 可以与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进行对比,两者都涉及送别友人,但情感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创作。
  • 《赵蕃诗集》:赵蕃的诗集,收录了他的多首诗作,包括《以湖州酥秀州木犀面油太和石本观音像送莫万安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