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茅檐元未觉,竹瓦偶先知。被冷浑忘寐,窗明得屡窥。鸡鸣因误早,犬吠极惊疑。我亦胡为者,侵寒要索诗。
白话文翻译:
茅草屋檐原本未察觉,竹制瓦片偶然先感知。被子冷得让人忘了睡觉,窗户明亮让人多次窥视。鸡鸣因为误以为天早,狗吠极为惊疑。我也是为何如此,冒着寒冷还要索取诗句。
注释:
- 茅檐:茅草覆盖的屋檐。
- 竹瓦:用竹片制成的瓦片。
- 被冷浑忘寐:被子冷得让人忘了睡觉。
- 窗明得屡窥:窗户明亮让人多次窥视。
- 鸡鸣因误早:鸡鸣因为误以为天早。
- 犬吠极惊疑:狗吠极为惊疑。
- 侵寒要索诗:冒着寒冷还要索取诗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子固,号简斋,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尤其擅长写雪景。这首《雪中四诗》是他在雪中创作的系列诗作之一,反映了他在寒冷中的生活感受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一个寒冷的雪夜创作的,诗人感受到了雪的寒冷和宁静,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和热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雪夜的静谧和寒冷。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茅檐、竹瓦、被冷、窗明等意象,传达了雪夜的宁静和诗人的孤独感。鸡鸣和犬吠的描写,增添了生活的气息和动态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和观察力。最后两句“我亦胡为者,侵寒要索诗”,直接表达了诗人即使在寒冷中也要坚持创作诗歌的决心和热情,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茅檐元未觉,竹瓦偶先知:诗人通过茅檐和竹瓦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雪夜的静谧和寒冷。
- 被冷浑忘寐,窗明得屡窥:被子冷得让人忘了睡觉,窗户明亮让人多次窥视,表达了雪夜的寒冷和诗人的孤独感。
- 鸡鸣因误早,犬吠极惊疑:鸡鸣和犬吠的描写,增添了生活的气息和动态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和观察力。
- 我亦胡为者,侵寒要索诗:直接表达了诗人即使在寒冷中也要坚持创作诗歌的决心和热情。
修辞手法:
- 对比:茅檐和竹瓦的对比,突出了雪夜的静谧和寒冷。
- 拟人:竹瓦“先知”,赋予了竹瓦以生命和感知能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雪夜的静谧和寒冷,以及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和热情。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诗人传达了雪夜的宁静和诗人的孤独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 茅檐、竹瓦:象征着雪夜的静谧和寒冷。
- 被冷、窗明:表达了雪夜的寒冷和诗人的孤独感。
- 鸡鸣、犬吠:增添了生活的气息和动态感,反映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和观察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茅檐元未觉,竹瓦偶先知”中的“竹瓦”象征着什么? A. 雪夜的静谧 B. 雪夜的寒冷 C. 诗人的孤独感 D. 生活的气息 答案:B
-
诗中“被冷浑忘寐,窗明得屡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温暖 B. 孤独 C. 兴奋 D. 宁静 答案:B
-
诗中“我亦胡为者,侵寒要索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决心? A. 放弃诗歌创作 B. 坚持诗歌创作 C. 追求温暖 D. 追求宁静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山居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蕃《雪中四诗》与杜甫《春望》: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感受,但赵蕃的诗更注重个人的感受和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注重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诗人的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