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门。卫灵公》

时间: 2025-01-04 06:59:34

子鱼无隐欲源清,死不忘忠感卫灵。

伯玉既亲知德润,残桃休吃悟兰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子鱼无隐欲源清,
死不忘忠感卫灵。
伯玉既亲知德润,
残桃休吃悟兰馨。

白话文翻译

子鱼没有隐瞒自己的愿望,渴望源头的清澈;
即使死去也不忘对卫灵公的忠心。
伯玉既然亲近他,知道他的德行滋润,
就不该再去品尝那残败的桃子,而应该领悟兰花的芬芳。

注释

  1. 子鱼:即平原君赵胜的别称,寓指忠臣。
  2. 无隐:没有隐瞒,表示直率。
  3. 源清:源头清澈,象征纯洁与真诚。
  4. 卫灵:卫国的君主,卫灵公,历史上因听信谗言而失去忠臣。
  5. 伯玉:指平原君赵胜,古代的德才之士。
  6. 德润:德行滋润,表示好的德行如同润泽万物。
  7. 残桃:比喻失去价值的事物。
  8. 悟兰馨:指领悟兰花的香气,象征高尚的品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古代忠臣孝子的情怀,风格清新,常以古典题材为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秋战国时期,正值诸侯割席断交、忠臣难以施展抱负的时代,周昙通过诗歌表达对忠臣的钦佩,以及对君主昏庸导致忠臣遭遇的不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忠臣的情感,展现了对古代忠诚的思考。开篇即以“子鱼无隐欲源清”点明主题,表明忠臣渴望公正与清明的政治环境。诗中对卫灵公的提及,既是对历史忠臣的追忆,也是对君主失德的批判。接着,诗人以“伯玉既亲知德润”引出另一位德才之士,揭示出理想中的君臣关系。最后以“残桃休吃悟兰馨”作结,意在告诫人们要珍惜真正的美德,而非沉迷于表面的享乐。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厚的情感,展现了忠诚与理想的碰撞,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悲剧感,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子鱼无隐欲源清:子鱼(忠臣)直率地表达愿望,渴望清明的政治环境。
  • 死不忘忠感卫灵:即使死去,也不忘对卫灵公的忠诚,体现出忠臣的坚定信念。
  • 伯玉既亲知德润:平原君赵胜与卫灵公亲近,了解其德行的滋润和影响。
  • 残桃休吃悟兰馨:告诫人们不应该追求已腐败的事物,而应领悟高洁的品质。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残桃”比喻失去价值的事物,“兰馨”比喻高尚的品质,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忠臣的崇敬和对昏庸君主的批判,反映了古代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意象分析

  • 子鱼:象征忠诚与直率。
  • 源清:象征理想中的清明政治。
  • 卫灵:代表历史上昏庸的君主。
  • 残桃:象征失去价值的事物。
  • 兰馨:象征高洁的品德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子鱼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赵胜
    B. 卫灵公
    C. 平原君
    D. 吕洞宾

  2. “残桃”在诗中象征什么?
    A. 高洁品质
    B. 失去价值的事物
    C. 忠诚的表现
    D. 美好的希望

  3. 诗中提到的“伯玉”是指谁?
    A. 卫灵公
    B. 赵胜
    C. 子鱼
    D. 周昙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对比周昙的《春秋战国门》和屈原的《离骚》,两者均表现忠诚与理想,但周昙更侧重于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而屈原则在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