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门。韩惠王》

时间: 2025-01-14 20:50:17

韩惠开渠止暴秦,营田万顷饱秦人。

何殊般肉供羸兽,兽壮安知不害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韩惠开渠止暴秦,
营田万顷饱秦人。
何殊般肉供羸兽,
兽壮安知不害身。

白话文翻译:

韩惠王开凿渠道,阻止了暴秦的侵扰,
开垦了万顷良田,使秦人得以丰饶。
这与把肉喂给瘦弱的野兽有什么区别呢?
兽儿壮大了,难道不知道会伤害自身?

注释:

  • 韩惠:指的是韩国的惠王,春秋时期的君主。
  • 开渠:开凿水渠,指治理水利,改善农业灌溉。
  • 暴秦:指秦国的暴政和侵略行为。
  • 营田:开垦耕地,进行农业生产。
  • 般肉:喂肉,指供养或给予食物。
  • 羸兽:瘦弱的野兽。
  • 安知:怎么知道。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暴秦”是指秦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势和暴虐,尤其是在统一六国后的行为。韩惠王的治理措施,虽然让秦人得以安居乐业,但诗人以“兽壮安知不害身”警惕人们,暗示现状虽然表面安宁,但实际上潜藏着巨大的危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作表达对社会时事的关注而著称。其作品常带有政治讽刺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在看到社会现状时的思考,尤其是对权力与民生关系的深刻认识。通过借古讽今,表达对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韩惠王治理下的田园风光,展现了表面繁荣的背后,实际上却隐含着更深层的危机。诗人巧妙地用“开渠”和“营田”描绘了韩惠王的治国之道,然而在赞美的同时,暗示这种繁荣并不稳固,反而可能助长了秦国的力量。后两句通过比喻,传达出一种对无知的警惕:当强者不断壮大时,弱者的安宁往往是短暂的,最终可能导致自身的祸害。这种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警醒,体现了诗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韩惠开渠止暴秦”:韩惠王治理得当,修建水利以防止秦国的侵扰。
    2. “营田万顷饱秦人”:开垦了广袤的良田,使得人民生活富裕。
    3. “何殊般肉供羸兽”:问道这种繁荣与供养瘦弱的野兽有什么区别。
    4. “兽壮安知不害身”:壮大的野兽不会意识到自己最终会对自身造成伤害。
  •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比如将繁荣与喂养瘦弱的兽相提并论,强调表象与实质的对立。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揭示了政治治理的表面繁荣与潜在危机之间的矛盾,警示人们对权力与民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渠”:象征治理和生机,代表着国家的富饶。
  • “田”:代表农田的丰饶和民众的安居乐业。
  • “兽”:象征强权和潜在的危险,暗示社会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韩惠王的治理措施是什么?

    • A. 开渠
    • B. 战争
    • C. 侵略
    • D. 赋税
  2. 诗中提到的“羸兽”象征什么?

    • A. 富饶
    • B. 安宁
    • C. 弱者
    • D. 强者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周昙的《春秋战国门》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个人的无奈,但周昙更侧重于政治隐患的警示,而杜甫则表达了对国破家亡的深切感慨。两者在时代背景和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同样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未来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