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秋后亭皋木叶稀》
时间: 2025-01-04 07:14: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秋后亭皋木叶稀》
作者: 王寂〔元代〕
秋后亭皋木叶稀,
霜前关塞雁南归。
晓云散去山腰瘦,
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
沙鸥相对不惊飞。
柳溪父老应怜我,
荒却溪南旧钓矶。
白话文翻译:
秋天过后,亭边的树木叶子稀疏,
霜降之前,关塞的雁阵开始南飞。
清晨的云散去,山腰显得瘦削,
昨夜的雨水使水面显得丰腴。
我已经老去,早已忘却世俗的纷扰,
沙鸥在我面前相对而立,毫不惊飞。
柳溪边的父老应该怜惜我,
我已经荒废了溪南的旧钓矶。
注释:
- 亭皋:指亭子和水边的地方。
- 木叶稀:树木的叶子在秋后变得稀疏。
- 关塞:指边关,雁南归表示季节的变迁。
- 晓云:清晨的云。
- 宿雨:昨夜的雨。
- 沙鸥:一种水鸟,常栖息于水边。
- 钓矶:钓鱼的地方,指诗人曾经常去的钓鱼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寂,元代诗人,字子安,号静斋,后人称为"王静斋"。他生于元代中期,少有名声,性情淡泊,喜好吟咏。王寂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王寂晚年,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描绘了秋冬交替的自然景象,体现出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诗歌鉴赏:
《鹧鸪天·秋后亭皋木叶稀》是一首充满秋意和人生哲思的词作。词人通过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色,表现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开篇便用“秋后亭皋木叶稀”勾勒出一幅清冷的秋景,紧接着“霜前关塞雁南归”则传达出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迁徙,给人以时光流逝的感触。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词人描绘了晨雾散去后山的轮廓,配合“宿雨来时水面肥”,形成一种对比,展现出秋雨后的丰盈与宁静。随着词意的深入,词人感慨自己已老,逐渐忘却了世俗的纷扰,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尤其是“沙鸥相对不惊飞”,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也隐喻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最后两句“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则是抒发了对过去的怀念与无奈。词人似乎在自问,昔日的钓鱼时光已成过去,岁月的流逝让他感到孤独与荒凉。整首词中,王寂以自然景物为依托,融入个人情感,形成了深邃而富有韵味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后亭皋木叶稀:描写秋末亭边的树木,叶子已经稀疏,暗示了季节的变化与生命的消逝。
- 霜前关塞雁南归:在霜降之前,候鸟雁群开始南飞,象征着迁徙与离别。
- 晓云散去山腰瘦:清晨的云层散去,山的轮廓显得更为清晰且瘦削,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 宿雨来时水面肥:昨夜的雨水使水面丰盈,形成对比,体现出秋天的多变。
- 吾老矣,久忘机:表达了诗人的老去与对世俗纷扰的忘却,表现出一种超然。
- 沙鸥相对不惊飞:沙鸥在眼前安静地栖息,体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状态。
- 柳溪父老应怜我:词人感叹自己年老,期望周围的人对他有所怜惜。
- 荒却溪南旧钓矶:旧日的钓鱼之地已被荒废,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沙鸥的描写使其具有人性化的特征,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感情连接,展现出深厚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往日生活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着生命的衰退与时光的流逝。
- 雁:代表迁徙、离别与孤独。
- 柳溪:象征着宁静与自然的归属感。
- 钓矶:代表着过去的美好回忆与生活的简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木叶稀”指的是什么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词人对自己人生的态度是?
A) 忧虑
B) 超然
C) 愤怒
D) 快乐 -
“沙鸥相对不惊飞”中,沙鸥象征着什么?
A) 离别
B) 宁静
C) 忙碌
D) 追求
答案:
- C) 秋天
- B) 超然
- B) 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山中杂诗》 by 王维
诗词对比:
王寂的《鹧鸪天·秋后亭皋木叶稀》与杜甫的《秋夕》均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但王寂侧重于个人的宁静与反思,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个人情感。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各有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诗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