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洲株柳》

时间: 2025-01-01 12:36:52

二水中分异旧时,河洲株柳少人知。

虬枝偃盖宜仙岛,碧干撑天入凤池。

古木有缘归净土,章台无分集寒鸱。

常随宝镫陪金勒,绝塞指挥万马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水中分异旧时,
河洲株柳少人知。
虬枝偃盖宜仙岛,
碧干撑天入凤池。
古木有缘归净土,
章台无分集寒鸱。
常随宝镫陪金勒,
绝塞指挥万马嘶。

白话文翻译:

两条河水在此分开,和以前的情景截然不同。河洲上的柳树,鲜有人知其存在。扭曲的树枝遮盖如仙岛一般,碧绿的树干直插天际,宛如进入了凤池。古老的树木有缘归入净土,章台上没有分配给孤鸦的地方。常常伴随在宝镫之旁,金勒马鞭发出指挥声,万马奔腾嘶鸣。

注释:

  • 二水:指两条水流,象征分开、变化。
  • 河洲:河流中的沙洲。
  • 株柳:柳树的树干,株是量词。
  • 虬枝:扭曲的树枝。
  • 偃盖:遮盖的意思。
  • 碧干:青翠的树干。
  • 凤池:传说中的仙境。
  • 古木有缘:古老的树木有着归属。
  • 章台:古时的台榭。
  • 寒鸱:孤独的乌鸦。
  • 宝镫:指华丽的灯具。
  • 金勒:指金色的马鞭。
  • 绝塞:边塞,指偏远地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益谟(约1640—1700),清代诗人,原籍浙江,后移居江苏,风格清新脱俗,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中洲株柳》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变迁的感慨。诗中描绘的河洲柳树,表达了作者对宁静、自然环境的向往,以及对喧嚣尘世的逃避。

诗歌鉴赏:

《中洲株柳》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自然美的思考与感悟。全诗以二水分流为引子,揭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关系。开头“二水中分异旧时”,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对过往的追忆和对变化的思索。接下来“河洲株柳少人知”,则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的忽视,暗含了对人心浮躁的批判。

接下来的描写,“虬枝偃盖宜仙岛,碧干撑天入凤池”,以生动的意象呈现了柳树的美丽与神秘,仿佛置身于一个人间仙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古木归净土的意象,则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归属感和对永恒的渴望。

最后几句,通过“常随宝镫陪金勒,绝塞指挥万马嘶”,将自然与人事相结合,表现了在宁静自然中也有着人世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深思。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还引发了关于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深入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二水中分异旧时:两条河流在此分开,景象与过去大相径庭,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变化的无常。
  • 河洲株柳少人知:河洲上的柳树,鲜有人知,揭示了自然美的被忽视。
  • 虬枝偃盖宜仙岛:树的扭曲枝干如同仙岛,描绘了自然的神秘与美丽。
  • 碧干撑天入凤池:青翠的树干直插云霄,象征着追求理想与美好。
  • 古木有缘归净土:古老的树木有归属,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归宿。
  • 章台无分集寒鸱:章台没有为孤鸦留处,表现了孤独与无奈。
  • 常随宝镫陪金勒:常伴随华丽的灯具与金色马鞭,暗示世俗的繁华。
  • 绝塞指挥万马嘶:偏远的边塞,指挥万马嘶鸣,形成喧闹与静谧的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比作仙岛,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古木有情,表现了生命的感悟。
  • 对仗:如“虬枝偃盖,碧干撑天”,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宁静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人世变迁的思考,隐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流动与变化。
  • :代表柔美与生命的坚韧。
  • 古木:象征着历史与永恒。
  • 凤池:代表理想中的美好境地。
  • 寒鸱:象征孤独和被忽视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二水”指的是? A. 一条河
    B. 两条河
    C. 湖泊
    D. 海洋

  2. “虬枝偃盖”中的“虬”字的意思是什么? A. 直立
    B. 扭曲
    C. 笔直
    D. 短小

  3. 诗中提到的“凤池”象征什么? A. 现实
    B. 理想
    C. 历史
    D. 漫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注重秋天的宁静与恬淡。
  • 《静夜思》:展现了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山水诗的艺术魅力》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