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更漏子
赵崇 〔宋代〕
玉搔头,金约臂。
娇重不胜残醉。
留粉黛,晕胭脂。
浅寒生玉肌。
待归来,浑未准。
疑杀那回书信。
春又好,思无穷。
卷帘花露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女子的妆容与情感。她用玉制的梳子整理头发,金色的手镯环绕着手臂,她的娇艳已经难以承受酒醉的余韵。脸上涂抹的粉黛与胭脂显得娇嫩,肌肤在微寒的空气中显得愈发细腻。她在等待心上人的归来,但时机似乎未到,心中充满了疑虑,尤其是那封未曾收到的信件。春天的美好让她的思念愈发绵长,窗帘外的花露更加浓郁,仿佛映衬着她的情感。
注释:
- 玉搔头:用玉制的梳子梳理头发,象征着女子的美丽与细腻。
- 金约臂:金色的手镯,表示女子的华丽与高贵。
- 娇重:形容女子娇嫩美丽,难以承受醉酒后的沉重感。
- 留粉黛,晕胭脂:指女子精心打扮,涂抹妆容。
- 浅寒:微微的寒意,暗示季节的变换和内心的细腻情感。
- 归来:心上人返回的期待。
- 疑杀:对未收到信的疑虑与不安。
- 思无穷:对心上人的思念无尽无休。
- 卷帘:拉开窗帘,象征打开心扉,迎接春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崇是宋代的一位词人,活跃于南宋时期。他的词作以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风格著称,常常描绘女子的妆容、情感及生活场景。赵崇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人们的情感生活。
创作背景:
《更漏子》创作于一个春天的时节,诗人借女子的妆容与情感,表达了对爱情的期待与思念。宋代是一个注重个人情感和细腻生活的时代,赵崇的词作反映了这一社会背景。
诗歌鉴赏:
《更漏子》是一首描绘女子细腻情感的词作,通过生动的形象和精致的细节,展现了春日的美好与爱情的期盼。全词以女子的妆容为线索,层层展开,构建出一种轻盈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开头的“玉搔头,金约臂”不仅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外表,更暗示了她的身份与地位,展现了她的娇艳和贵气。
接下来的“娇重不胜残醉”,则通过对醉酒后的无力感的描写,表现出情感的脆弱与细腻。女子的妆容虽美,却无法掩盖内心的孤独与不安。尤其是“疑杀那回书信”,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心上人归来的渴望与对未收到信件的苦恼。这一细节让人感受到爱情中的焦虑与期待。
最后的“春又好,思无穷”则为整首词增添了诗意的深度,春天的美好与思念的无尽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女子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温柔而又忧伤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那份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搔头,金约臂:女子用玉梳理头发,佩戴金镯,展现华丽与优雅。
- 娇重不胜残醉:醉酒后的娇弱感,暗示内心情感的脆弱。
- 留粉黛,晕胭脂:精致的妆容,显示出女子的细腻与美丽。
- 浅寒生玉肌:微寒的环境衬托出肌肤的细腻,增加了情感的层次感。
- 待归来,浑未准:期待心上人归来,但时机尚未到。
- 疑杀那回书信:对未收到信件的疑虑,表达出深切的思念。
- 春又好,思无穷:春天美好,但思念却无穷无尽。
- 卷帘花露浓:拉开窗帘,外面花露浓郁,象征春天与情感的交织。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搔头”比喻女子的美丽与优雅。
- 拟人:通过情感的细腻描绘,使女子的内心世界生动而真实。
- 对仗:如“娇重不胜残醉”与“留粉黛,晕胭脂”形成对比,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主题是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展现了女子在期待心上人归来的过程中,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象征美丽、纯洁和高贵。
- 金:代表财富和尊贵。
- 春: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情感的绽放。
- 花露: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爱情的芬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玉搔头”指的是什么?
- A. 用玉梳理头发
- B. 用金梳理头发
- C. 用木梳理头发
-
女子在等待什么?
- A. 春天
- B. 心上人的归来
- C. 信件
-
“疑杀那回书信”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
- B. 疑虑
- C. 快乐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女子的情感与思念。
- 柳永的《雨霖铃》: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与情感。
诗词对比:
- 赵崇《更漏子》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女子的情感,但赵崇更侧重于对美好事物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加强调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
参考资料:
- 《宋词选》:对宋代词人的作品进行整理与分析。
- 《古代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详细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