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时间: 2025-01-06 12:46:25

梨花深,桃叶遍。

家住横塘路半。

鱼浪白,燕泥红。

都残昨夜风。

玉缸香,春酒碧。

还向檐前惊惜。

临晓镜,镇长思。

花开鬓又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更漏子
梨花深,桃叶遍。
家住横塘路半。
鱼浪白,燕泥红。
都残昨夜风。
玉缸香,春酒碧。
还向檐前惊惜。
临晓镜,镇长思。
花开鬓又丝。

白话文翻译:

梨花盛开,桃叶茂密,
我家就住在横塘路的一半。
湖面上的鱼浪泛着白色,
燕子的泥巢显得红艳。
这一切都在昨夜的风中凋零。
玉缸里的香气,春酒的碧色,
依旧在屋檐前让我倍感惋惜。
临近黎明,我在镜前凝视,
不禁思绪万千,花开时又增添了白发。

注释:

  • 梨花:指梨树开的花,象征春天的美好。
  • 桃叶:桃树的叶子,常与春天的景象联系。
  • 横塘路:特指一个具体的地点,诗人可能通过此地名表达自己的乡愁与归属感。
  • 鱼浪白:湖面上波光粼粼,给人清新的感觉。
  • 燕泥红:燕子用泥土筑巢,形容生机勃勃的春天。
  • 玉缸香:玉缸盛放的香气,象征春天的芬芳。
  • 镇长思:镜前思念,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岸登,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带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和细腻的情感描写。

创作背景:在清代,诗人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来表达个人情感与思考。这首《更漏子》反映了春天的美好与流逝,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

诗歌鉴赏:

《更漏子》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词作,开篇便以“梨花深,桃叶遍”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诗人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春天的丰盈与美丽,令人心生向往。然而,随着后文的展开,春日的美好却与时光的流逝形成鲜明对比。诗中提到的“都残昨夜风”,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脆弱,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此外,诗人提到的“玉缸香,春酒碧”,不仅是对春天美好物事的赞美,也暗藏着对生活的享受与珍惜。最后一句“花开鬓又丝”,更是深刻地道出了诗人对青春流逝的无奈,随着时间的推移,花开时节也意味着白发的增添,这样的对比加深了整首词的情感深度。

整首词以春日的美景引入,最终却引向了对个人生命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词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梨花深,桃叶遍:描绘出春天的繁盛,象征生命的活力。
  2. 家住横塘路半:透露出诗人的归属感与生活环境。
  3. 鱼浪白,燕泥红:描写湖面和燕子巢穴,生动展现春天的气息。
  4. 都残昨夜风:暗示美好事物的短暂,表达惋惜之情。
  5. 玉缸香,春酒碧:表现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与享受。
  6. 还向檐前惊惜:表达对美好瞬间的留恋。
  7. 临晓镜,镇长思:反映诗人对自我的反思与忧虑。
  8. 花开鬓又丝:强调时间的流逝与青春的逝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鱼浪白”比喻湖面的波纹,生动形象。
  • 对仗:如“玉缸香,春酒碧”,整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惊惜”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主题思想:整首词反映了对春天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梨花:象征纯洁、美好与春天的希望。
  • 桃叶:象征生命的繁茂与青春的活力。
  • 玉缸:象征生活的富饶与美好。
  • 春酒:象征生活的欢愉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清代
    • D) 明代
  2. “梨花深,桃叶遍”中的“深”字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颜色
    • B) 数量
    • C) 深度
    • D) 稠密
  3. 诗中的“鱼浪白”是指什么?

    • A) 鱼的颜色
    • B) 湖面的波光
    • C) 鱼的数量
    • D) 鱼的种类

答案

  1. C) 清代
  2. B) 数量
  3. B) 湖面的波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春天的美丽与流逝,但更加注重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结合。
  • 《赋得古原草送别》:关注于送别与离愁,体现出对时光的感慨,与《更漏子》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沈岸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