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荔子方蒙仲
作者: 方岳 〔宋代〕
曾识坡仙海上山,
清冰寒露洗熇袢。
老天不与诗为地,
却欠闽中住一番。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在海上的山中遇见过李白,
清晨的冰霜和寒露洗净了我的衣裳。
老天似乎不愿让我在诗中留名,
却又让我在闽中生活了一段时光。
注释:
- 曾识:曾经见过。
- 坡仙:指李白,号太白,因其曾在华山(又称“坡”)留下传说而得名。
- 海上山:指海边的山,可能暗指华山。
- 清冰寒露:清晨的冰霜和露水,象征清冷。
- 熇袢:指衣袍,洗净是为了表达清爽的感觉。
- 老天:指上天,老天不与,意指不让。
- 诗为地:意为在诗中立足、留下痕迹。
- 闽中:指福建地区。
典故解析:
- 坡仙:李白于唐代被称为“诗仙”,常与山水相伴,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 清冰寒露:描绘了清晨的自然景象,象征着诗人心境的清明与高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方岳,宋代诗人,字致和,号天池,擅长写山水诗,作品气韵生动,情感真挚。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方岳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过去经历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李白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感慨。首句“曾识坡仙海上山”直接点题,展示了诗人与李白的相识,具有历史厚重感。诗人以清晨的冰霜和寒露作为意象,象征着清新的心境与对自然的敬畏。同时,诗中“老天不与诗为地”的叹息,流露出一种对命运的无奈与对人生际遇的思考,显示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深刻反思。最后一句“却欠闽中住一番”不仅表达了对闽地的留恋,也隐含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整体来看,诗的意境清新,情感真挚,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友人的深刻理解与感受,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有对历史与文化的回望,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曾识坡仙海上山:回忆曾经与诗仙李白的相遇,强调诗人与伟大诗人之间的联系。
- 清冰寒露洗熇袢: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象,传达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感受。
- 老天不与诗为地:表达了对命运的不满,感叹自己的诗作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
- 却欠闽中住一番:表达了对福建的留恋,似乎还有未尽的情感和故事。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晨的景象比作洗净的衣裳,象征内心的清明。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友谊和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命运的叹息,充满了深刻的哲理。
意象分析:
- 坡仙:象征伟大的诗人,代表着诗歌的理想与追求。
- 清冰寒露:象征清新、纯洁,表现了自然之美和诗人内心的清明。
- 闽中:代表着诗人对地方的情感依附,隐含着生活的记忆和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坡仙”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杜甫
- B. 白居易
- C. 李白
- D. 王维
-
“清冰寒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 A. 晴天
- B. 清晨
- C. 黄昏
- D. 雨天
-
诗中提到的“闽中”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福建
- B. 浙江
- C. 江西
- D. 广东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方岳与李白的作品均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方岳的诗更倾向于表达与友人的情感联系,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多地强调个人的自由与理想。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书籍有关宋代诗歌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