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歌》
时间: 2025-01-04 07:50: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昭君歌
作者: 刘长卿 〔唐代〕
自矜娇艳色,不顾丹青人。
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主要意思是:我自以为容貌娇美,但却不在乎画师的描绘。谁能知道,这些妆容反而会让我遭受误解?我告别君王,嫁给了异族的首领,面对他我只能默默流泪。北风呼啸,雁阵飞过,秋天的云彩低沉,我在这万里之遥的地方,只能独自眺望黄河的流淌。纤细的腰肢再也无法得到汉宫的宠爱,眉头紧锁的我只向胡地愁苦。琵琶的弦音中充满了苦涩的旋律,羌笛的声音与之相和。谁会怜惜这一曲传唱的乐府诗呢?它能让千年后的人们感到对美丽的深深哀伤。
注释
- 娇艳色:娇美的容貌和色彩。
- 丹青:指绘画或画师。
- 粉绘:指化妆或装扮。
- 骄虏:指骄傲的异族首领,这里指代匈奴。
- 玉颜:美丽的面孔。
- 琵琶:一种古代乐器,音色悲凉。
- 乐府:古代音乐和诗歌的结合,表达情感的作品。
典故解析
王昭君:王昭君,是汉朝的著名美女之一,因政治联姻而嫁给匈奴单于,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和平使者。她的故事常被用来表达对美丽和命运的叹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君彦,号景山,生于约公元710年,卒于约公元780年。他以清新俊逸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著称,擅长五言律诗和古体诗。刘长卿的诗作多涉及山水、田园以及人生哲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王昭君歌》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中通过王昭君的故事,表达了对美才的惋惜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诗歌鉴赏
《王昭君歌》以王昭君的悲剧命运为主线,展现了她在美丽与命运之间的挣扎。诗人在开头以“自矜娇艳色”引出王昭君的自我认知,接着通过“上马辞君嫁骄虏”的叙述,描述了她为国家和平而牺牲自我的决绝。诗中反复出现的“愁”字,表现了她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孤独,尤其是在“北风雁急浮云秋”这一句中,北风和雁阵暗示了她远离故土的凄凉。后半部分的“琵琶弦中苦调多”则通过音乐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她的悲伤。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个人的愁苦,也有对国家大义的思考,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悲剧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矜娇艳色,不顾丹青人:她自以为美丽,不在乎画师的描绘。
- 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谁能想到化妆反而使她遭受误解,容貌成了她的负担。
-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她告别君王,嫁给了异族首领,面对他只能默默流泪。
-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北风呼啸,雁阵急飞,秋天的云彩低沉,远处的黄河在独自流淌。
-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她的纤细腰肢再也无法得到汉宫的宠爱,眉头紧锁只为异族的愁苦。
-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琵琶的音调充满苦涩,羌笛的声音与之相和。
-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谁会怜惜这一曲乐府诗呢?它能让千年后的人们感到对美丽的深深哀伤。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多次运用比喻,如“玉颜”指代美丽的面孔,表现她的美丽与悲伤。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讲究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北风、雁阵的描写充满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王昭君的故事,表达了对美丽与命运之间矛盾的感慨,反映了女性在历史长河中的无奈与悲哀。诗中蕴含的历史感与深刻的情感,使其成为感人至深的作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风:象征凄凉与孤寂。
- 雁:传递了远离故乡的思念。
- 琵琶:代表着音乐的悲伤。
- 黄河:象征故土和流逝的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昭君是哪个朝代的著名人物?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骄虏”是指什么? A. 汉朝的君王
B. 匈奴的首领
C. 诗人自己
D. 画师 -
诗中哪个意象代表了思乡之情? A. 琵琶
B. 黄河
C. 北风
D. 雁
答案
- A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越女词》:同样是通过女性视角表达愁苦。
- 《红楼梦》中的诗词:反映了对美与命运的思考。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刘长卿的《王昭君歌》更加侧重于历史人物的悲剧命运,情感更为深沉,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体的孤独与哲理思考,两者在情感表达与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