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玄黄一疲马,筋力尽胡尘。
骧首北风夕,徘徊鸣向人。
谁怜弃置久,却与驽骀亲。
犹恋长城外,青青寒草春。
白话文翻译
一匹疲惫的马,浑身沾满了胡人的尘土。
它在北风的傍晚抬起头,徘徊不前,向人鸣叫。
谁会怜惜它被遗弃已久,唯有它与劣马为伴。
它仍然眷恋长城之外,那里春草青青。
注释
- 玄黄:指马的颜色,黑色和黄色。
- 疲马:疲惫的马,形容马的状态。
- 筋力尽:力量耗尽。
- 胡尘:指胡人入侵后带来的尘土,暗喻战争带来的苦难。
- 骧首:抬起头,形容马的姿态。
- 徘徊:徘徊不前,犹豫不决。
- 鸣向人:向人鸣叫,表现马的无助。
- 怜:怜悯。
- 驽骀:劣马和良马,象征地位的低下与高贵。
- 长城外:指长城以外的地方,象征着故乡或怀念之地。
- 青青寒草春:春天的青草,表现出生机与希望。
典故解析
- 长城:象征着中国的防御和抵御外敌的精神,也代表着诗人心中的故乡和安全感。
- 胡人:指的是历史上与中原汉人有冲突的民族,反映了唐代的历史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君肃,号香山居士,出身于士族,曾任礼部侍郎。他的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和人事相结合,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借疲惫的马抒发对战争的感慨以及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对被遗弃者的同情。
诗歌鉴赏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疲马》是一首极富情感的诗作,通过描绘一匹疲惫的马,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开篇以“玄黄一疲马”引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马的疲乏与无奈,令人感受到马的痛苦和孤独。接着,诗人通过“筋力尽胡尘”来隐喻战争带来的创伤,胡尘不仅是尘土,更是战争的苦难和历史的沉重。
“骧首北风夕,徘徊鸣向人”,描绘了马在傍晚北风中抬头的姿态,既有无助的徘徊,又有渴望被理解的呼唤。这样的画面,令人心生怜悯,诗人通过马的遭遇,反映出人间的无情和冷漠。最后两句“犹恋长城外,青青寒草春”,则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长城外的春草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恰恰是与马的疲惫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所用意象恰到好处,生动地传达了对战争和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刘长卿特有的诗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玄黄一疲马:描绘了一匹黑黄相间的疲惫马,直接给出主角。
- 筋力尽胡尘:说明马因战争而疲惫不堪,体现出战乱带来的痛苦。
- 骧首北风夕:马在傍晚北风中抬头,表现出它的无助与孤独。
- 徘徊鸣向人:马的徘徊和鸣叫,象征着求助和渴望被怜惜。
- 谁怜弃置久:反问,表达对被遗弃者的同情。
- 却与驽骀亲:劣马与良马的无奈相依,象征着悲惨的命运。
- 犹恋长城外:对故乡的怀念,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青青寒草春:春天的青草象征着生机,反映出希望与生命的力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马的疲惫比作人间的苦难。
- 拟人:马的徘徊和鸣叫赋予了它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如“骧首北风夕,徘徊鸣向人”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匹疲惫的马,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道关怀的深切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疲马:象征着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无助。
- 胡尘:暗指外族入侵的历史伤痛。
- 长城:象征着故乡和安全感。
- 寒草春: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生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玄黄一疲马”中的“玄黄”指的是什么?
- A. 白色的马
- B. 黑色和黄色的马
- C. 红色的马
-
“筋力尽胡尘”中的“胡尘”是指什么?
- A. 和平的尘土
- B. 胡人入侵带来的尘土
- C. 自然的尘土
-
诗中的“长城外”象征什么?
- A. 战斗的地方
- B. 安全和故乡
- C. 旅行的目的地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自然和人生感悟。
- 孟郊的《游子吟》: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但更显豪放与洒脱。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国家动乱的描写,展现了深沉的忧国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刘长卿诗选》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