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时间: 2025-01-19 13:45:43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作者: 刘长卿 〔唐代〕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白话文翻译:

人生怎能料想到会接受这优厚的诏命,世事只知道醉歌而已。
江边月明时,胡雁飞过,淮南的树木已经凋落,楚山也显得更加苍凉。
寄身在这里,且欣喜于沧洲的靠近,回望自己的身影,不禁感慨白发何其苍老。
今天的我已是龙钟之年,世人都抛弃我,唯有你还让我小心应对风波。

注释:

  • 优诏: 指受朝廷的优待和诏命。
  • 醉歌: 指沉迷于歌唱,形容对世事的无知。
  • 胡雁: 北方的雁,象征迁徙和离别。
  • 沧洲: 指沧海和沼泽,寓意远离尘嚣的安静之地。
  • 龙钟: 形容年老体衰的样子。
  • 慎风波: 指在风波中小心谨慎,形容生活的艰难。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胡雁”,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离别和乡愁;而“白发”则常用来指代年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君瑶,号宗悫,晚号白云山人,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谪至江州的时期,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是刘长卿的一首感人之作,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切眷恋和对自己身世的无奈。首联“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开篇即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命运的感慨,也有对世事浮华的看透。此句不仅揭示了诗人身世的变化,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的无奈与哀伤。

接下来的“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描绘出了一幅秋日的江河图景,月光下的胡雁飞过,落木纷飞,衬托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在这里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和离别的氛围。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沧洲,却因白发而感到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体现出一种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最后一句“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与内心的愧疚。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生动的意象以及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令人感动不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生涯岂料承优诏”:人生怎能预料会受到优待的诏命,暗示命运的无常。
  2. “世事空知学醉歌”:世事只知道沉迷于歌唱,表现对世俗的无知。
  3. “江上月明胡雁过”:描绘了江边明月下,胡雁飞过的静谧景象。
  4. “淮南木落楚山多”:表现了秋天的萧瑟,木落与山多的孤寂感。
  5. “寄身且喜沧洲近”:身处沧洲,虽喜近,但内心仍感孤独。
  6. “顾影无如白发何”:回望自己的影子,感慨白发生的怅惘。
  7. “今日龙钟人共弃”:如今已是老态龙钟,世人皆抛弃我。
  8. “愧君犹遣慎风波”:惭愧于友人还让我小心应对生活的风波。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句之间有明显的对称关系,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意象: “江上月明”、“胡雁过”等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 比喻: “白发”比喻苍老,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离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挚情感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体现出人们在世事无常中的孤独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 象征流逝的时间和人生旅程,代表着离别和思念。
  2. : 表达宁静和思索的情感,常用于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3. 胡雁: 象征迁徙与离别,增添诗歌的哀愁氛围。
  4. 白发: 代表衰老和对过去时光的感慨。
  5. 风波: 隐喻人生中的艰难险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优诏”指什么?
    A. 受贿的命令
    B. 受朝廷的优待
    C. 诗人的个人信
    答案: B

  2. “顾影无如白发何”中的“白发”象征什么?
    A. 年轻
    B. 衰老
    C. 美丽
    答案: B

  3. 诗人对“世事”的态度如何?
    A. 充满希望
    B. 无所畏惧
    C. 感到迷茫与无奈
    答案: C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刘长卿诗歌研究》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王维《送别》与刘长卿的诗作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王维的作品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切眷恋,而刘长卿则在诗中融入了更多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感慨,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均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命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