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宣城界(一题作旅行欲泊宣州界)》
时间: 2024-12-29 17:18: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泊宣城界
西塞沿江岛,南陵问驿楼。
湖平津济阔,风止客帆收。
去去怀前浦,茫茫泛夕流。
石逢罗刹碍,山泊敬亭幽。
火识梅根冶,烟迷杨叶洲。
离家复水宿,相伴赖沙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宣城界夜泊时的所见所感。诗人看到西边的山峦与江中的小岛,南边是问路的驿楼。湖面平静,渡口宽阔,风停了下来,客船的帆也收起了。诗人心中思念着前方的岸边,眼前的江面在夕阳下显得广阔而迷茫。石头上偶遇罗刹,山中泊船幽静而清幽。火光映照着梅树的根部,烟雾迷漫了杨树的叶子。离家在外,夜宿水边,唯有沙鸥相伴。
注释
- 西塞:指的是西边的山,常用于诗中描写自然景色。
- 南陵:指南陵驿楼,是古代交通要道。
- 湖平:湖面平静,状态非常宁静。
- 津济:渡口,表示渡船停靠的地方。
- 罗刹:指传说中的一种鬼怪,在此可能指石头上的险阻。
- 敬亭:指敬亭山,风景优美的地方。
- 梅根:梅树的根部,象征生命和坚韧。
- 沙鸥:指沙滩上的鸥鸟,象征孤独又自由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诗人,出生于河南省,后迁居长安。他以山水诗和田园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他与王维、李白并称,是初唐诗人的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
《夜泊宣城界》作于孟浩然旅途中,表现了他在夜晚江边停泊时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思念。随着时代的变迁,诗人感受到生活的转变,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在此时愈加显得强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泊时的宁静与美好,同时又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的开篇以“西塞沿江岛,南陵问驿楼”引入,描绘出一幅静谧的江边夜景,宽阔的湖面与停泊的船只,构筑了一个和谐的画面。接着,诗人通过“去去怀前浦,茫茫泛夕流”,表达了对未来的迷惘与不安。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石逢罗刹碍,山泊敬亭幽”提及险阻与幽静的对比,暗示了人生旅途中的困难与美好并存。火光与烟雾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温暖的氛围,象征着生活中的希望与迷茫的交织。
最后以“离家复水宿,相伴赖沙鸥”结束,沙鸥象征着孤独的陪伴,使得整首诗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又带上了一丝淡淡的哀愁,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塞沿江岛:西边的山峦与江中小岛相映成趣,描绘出自然景色的美丽。
- 南陵问驿楼:南陵驿楼传来问路的声音,暗示了旅途的孤独和对家的思念。
- 湖平津济阔:湖面平静,渡口宽阔,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风止客帆收:风停了,客船的帆也收起,正是夜晚降临的征兆。
- 去去怀前浦:心中想着远方的前岸,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
- 茫茫泛夕流:江水在夕阳下泛着光,显得遥远而迷茫。
- 石逢罗刹碍:在石头上遇到阻碍,暗示着旅途中的困难。
- 山泊敬亭幽:山中泊船幽静,表达了对自然的欣赏与向往。
- 火识梅根冶:火光照亮梅树根部,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
- 烟迷杨叶洲:烟雾缭绕,迷惑了杨树叶,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离家复水宿:离家在外,夜宿水边,表达了游子对家的思念。
- 相伴赖沙鸥:只有沙鸥相伴,突显了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隐喻诗人内心的感受。
- 对仗:如“湖平津济阔,风止客帆收”,体现了古诗的对仗工整。
- 意象: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如沙鸥、梅根等),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自然的赞美与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塞:象征自然的壮丽与人心的归属。
- 南陵:代表古代交通与人情的交汇。
- 沙鸥:象征孤独与自由的游子,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西塞”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鸟
- B. 西边的山
- C. 一座城市
-
诗人在夜晚的心情是?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忧伤
-
“离家复水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旅行的享受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展现出孤独的情感与和谐美的意境。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感慨,两者在主题上有一定的共通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白、王维、孟浩然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