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定林院》
时间: 2024-12-29 20:16: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定林院
作者: 岑象求 〔宋代〕
野阔莲宫迥,楼台半倚山。
地联巴峡近,门对濮溪湾。
柏径松烟湿,石房雨藓斑。
白云邀客住,明月伴僧闲。
经梵喧哗外,香灯杳霭间。
胜游成邂逅,危搆喜跻攀。
世路诚何极,尘心久欲还。
輶车正催发,缓步出重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宁谧的山水环境。诗中描写的场景非常开阔,莲花盛开的宫殿与山上的楼台相映成趣,显得格外遥远。大地连接着巴峡,门前正对着濮溪的湾流。柏树的小路因松树的烟雾而显得湿润,石屋上雨水滋生的青苔斑驳可见。白云邀请客人在此停留,明月陪伴僧人悠闲地度过时光。在喧哗的梵音之外,香灯的光芒在雾霭中显得模糊而清幽。美好的游览成了偶然的相遇,攀登危峰带来愉悦。世间的道路实在无尽,而我内心的尘世欲望已久想回归。在车轮的催促下,我缓步走出重重的关卡。
注释:
- 莲宫:指盛开莲花的地方,象征着清净和美好。
- 巴峡:指位于四川的巴峡,因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 濮溪湾:指濮水流入江的地方,风景优美。
- 柏径:柏树小径,意在描绘幽静的环境。
- 松烟湿:松树的烟雾使得空气潮湿,增加了自然氛围。
- 藓斑:石屋上长满青苔,显示出岁月的痕迹。
- 经梵:指佛教的诵经声。
- 香灯:象征着宗教的仪式和宁静的氛围。
- 胜游:美好的旅行。
- 危搆:指高耸的山峰。
- 尘心:指对世俗事物的执念。
- 輶车:古代的马车,象征着出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象求,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游览定林院时,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定林院是一个名胜古迹,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生活。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风景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栖息之处。诗人在这里不仅感受到自然之美,更体验到一种超然的生活状态。诗中通过幽静的环境和宁静的心境,反映出一种逃避尘世烦扰、寻求内心安宁的情感。诗的前半部分描写了山水的壮丽与幽静,构建了一个理想的游览场景;而后半部分则转向内心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无奈与向往超脱的心情。尤其是“尘心久欲还”一句,深刻揭示了人们在纷繁世界中追求宁静的愿望。整首诗语句优美、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热爱,令人品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阔莲宫迥:描绘了开阔的野外与远处的莲花宫殿,表现了环境的优美。
- 楼台半倚山:楼台依山而建,形成了和谐的自然景观。
- 地联巴峡近:地势连接巴峡,暗示了自然的连贯性。
- 门对濮溪湾:门前景致迷人,形成了自然的对比。
- 柏径松烟湿:柏树小路因松烟湿润,增添了自然的生机。
- 石房雨藓斑:石屋上长满青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
- 白云邀客住:白云仿佛在邀请游人驻足,增添了诗的情感。
- 明月伴僧闲:明月陪伴着僧人,表现了宁静的时光。
- 经梵喧哗外:在喧哗的诵经声外,体现了内心的宁静。
- 香灯杳霭间:香灯光芒在雾霭中,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胜游成邂逅:美好的游览成了偶然的相遇,含有哲理意味。
- 危搆喜跻攀:攀登险峰的喜悦,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 世路诚何极:对人生道路的无尽感慨,流露出对世事的反思。
- 尘心久欲还:内心渴望回归宁静,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輶车正催发:马车在催促出发,象征着世俗生活的忙碌。
- 缓步出重关:缓步走出重关,寓意着对新生活的探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云邀客住”,通过拟人化来增强诗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使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诗句更为和谐。
- 意象:自然意象丰富,如“白云”、“明月”、“香灯”等,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花:象征纯洁与宁静。
- 山水:代表自然的壮美与和谐。
- 白云:象征心灵的自由与超脱。
- 明月:象征宁静与悠闲。
- 香灯:代表宗教的仪式感与内心的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巴峡”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四川
B. 湖南
C. 广东 -
填空题: 诗中“白云邀客住,明月伴__闲”中缺少的字是?
-
判断题: 诗中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和向往超脱的情感。 (对/错)
答案:
- A. 四川
- 僧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自然景色和内心宁静,但更侧重于孤独的美感。
- 李白《夜泊牛津》:通过夜晚的景色表达对人生的感慨,更加豪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山水诗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