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时间: 2025-01-14 20:33:31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永遇乐
作者: 王吉昌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蜗角功名,蝇头利赂,慨然除剿。唾手提锋,剔开关要,个里玄元晓。迷云瓦解,禅天冰莹,顿露月明风袅。印千派绿水澄澄,普浸一轮皎皎。卓然独立,圆融模样,迩遐一混不扰。来往分明,断常都泯,吉应阳魂兆。清凉彼岸,妙明活计,坐卧玉花窈窕。巍巍证无漏功圆,圣机了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心灵境界的追求。诗人的名利如蜗牛的角,微不足道;蝇头的小利也毫无吸引力,决定痛快地去除这些干扰。随手就可以掌握锋芒,剔开那些重要的关卡,心中豁然开朗。迷雾散去,禅意清明,月光轻柔如风。清澈的水面映照出明亮的月光,万物都浸润在这轮明亮的月光之下。诗人独立自信,心境圆融,远近都不受干扰。往来交往中一切分清楚,常规的烦扰都已消逝,吉兆显现。心灵的另一岸清凉而宁静,巧妙的生活方式让人安适,坐卧如花般美好。最终,诗人以巍峨的功力证明了自己的无漏,圣明的机巧让人清晰可见。
注释:
- 蜗角:蜗牛的角,形容微小的名利。
- 蝇头利赂:指微薄的贿赂。
- 唾手提锋:形容轻而易举地掌握某种能力。
- 玄元:深奥的道理。
- 迷云瓦解:迷惑的云雾逐渐消散。
典故解析:
该词中提到的“明月”、“清水”等意象,常见于古代诗词中,用以比喻清净的心境和明亮的智慧。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吉昌,元代著名词人,生活在元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其作品多反映出对名利的淡泊与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他的词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永遇乐》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变迁和人心浮躁之时,诗人通过写作表达对世俗的反思与超脱,渴望寻求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
诗歌鉴赏:
《永遇乐》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诗人通过对名利的淡薄,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开篇以蜗角、蝇头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无所谓;而“唾手提锋,剔开关要”则体现了诗人对自我能力的信心与掌控。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个清明的境界,迷云散去后,月明风袅,意象清新,令人心旷神怡。这种境界的达成,正是通过对自身内心的修炼与思考而来。
诗中“卓然独立,圆融模样”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自信与从容,强调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人以“来往分明,断常都泯”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理性看待,强调清晰的分界与干扰的消除。最后,诗人通过“清凉彼岸,妙明活计”收束全文,描绘出理想的生活状态,既清凉又灵活,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智慧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蜗角功名,蝇头利赂,慨然除剿。
- 形容对微小名利的毫不在意,决心去除这些无谓的追求。
- 唾手提锋,剔开关要,个里玄元晓。
- 表现出对自我能力的自信,能够轻易掌握要点,领悟深奥的道理。
- 迷云瓦解,禅天冰莹,顿露月明风袅。
- 形象地描绘出困惑散去,心灵的清明与宁静。
- 印千派绿水澄澄,普浸一轮皎皎。
- 意象生动,描绘出水的清澈和月光的皎洁,象征内心的明净。
- 卓然独立,圆融模样,迩遐一混不扰。
- 表达了自我坚定的立场与从容不迫的心态。
- 来往分明,断常都泯,吉应阳魂兆。
-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当清晰,消除无谓的烦恼。
- 清凉彼岸,妙明活计,坐卧玉花窈窕。
- 描绘出理想的生活状态,宁静而灵动。
- 巍巍证无漏功圆,圣机了了。
- 表现出诗人通过修行认证的高深境界,智慧明了。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蜗角、蝇头来比喻微小的名利,增强了意象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词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 拟人:如“迷云瓦解”使自然现象更具情感,增加了画面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名利的淡漠与心灵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真正的快乐在于内心的宁静与智慧,而非外在的名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蜗角:象征微不足道的名利。
- 蝇头利赂:暗指小的贿赂与利益。
- 月明:象征清明与宁静的心境。
- 绿水:象征清澈与明净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蜗角功名”的意思是? a) 昂贵的名利
b) 微不足道的名利
c) 重要的事业 -
诗中提到的“清凉彼岸”象征什么? a) 物质的富裕
b) 心灵的宁静
c) 纷扰的世界 -
“唾手提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自信与掌控
b) 犹豫与不安
c) 迷茫与困惑
答案:
- b) 微不足道的名利
- b) 心灵的宁静
- a) 自信与掌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同样探讨人生哲学与心灵境界。
- 《临江仙》(李清照): 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对比:
- 《永遇乐》 vs. 《水调歌头》
- 相似之处:均表达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 不同之处:王吉昌的词更注重于个人的心灵修炼,而苏轼则融入更多的历史与生命感悟。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概论》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文学史》